.:. 草榴社區 » 成人文學交流區 » [現代奇幻]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(1-162完结)作者:天柱墨客
本頁主題: [現代奇幻]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(1-162完结)作者:天柱墨客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苧蒛 [樓主]


級別:風雲使者 ( 13 )
精華:1
發帖:12145
威望:6302 點
金錢:50133 USD
貢獻:161 點
註冊:2013-02-25

第一百三十五回、入朝(四)

  赵煦见于虚雨执意不愿入朝,也不好去勉强他,道:“爱卿既然不愿入朝,我也不好勉强。但是朝中胡七业专权,王义和等人每每与他较量,都不是对手。我恐他势力渐大,我无法控制,因此想请你助我一臂之力。”
  于虚雨闻言正色道:“臣近日住在西郊一所庄院中,陛下若有事让我效劳,臣随传随到。臣手下死士若干,若陛下需要,只管开口就是。”
  赵煦闻言大喜,道:“如此,爱卿且少等几天,待我计划完备,我请爱卿到此共商大计。”于虚雨施礼告辞后,赵煦如令百范前来。两人秘密商议如何限制胡七业,必要时致胡七业于死地。
  几天来,赵煦频频召王义和、孔读等人入宫秘议,商议如何对付胡七业。这些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于虚雨耳中,于虚雨针对他们商议的计策,有条不紊的进行部署,准备将计就计,一举夺取大宋江山。
  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,赵煦准备召胡七业入宫,一举成事。因为胡七业武功太高,宫中高手都不是他的对手,赵煦再次召见于虚雨,请于虚雨率领江湖高手进宫。
  按照赵煦、于虚雨、范百龄所商议计划,于虚雨所带五百名高手,扮作禁卫军,以调防的名义进宫。因为宫中密布胡七业的手下,因此计划在绝密中进行。
  赵煦将原来胡七业推荐的高手、军官以各种名义,暂时调出内宫。让于虚雨的手下接管内宫防务,在崇德殿设有埋伏,准备好完全之策。甚至将每件可能发生的过程都计算在内,可以说赵煦此举志在必得,用尽了心思。
  赵煦对于此事很有信心,于虚雨的武功估计在胡七业之上,而且于虚雨的五百名高手和令百范的亲信设下厉害,只要胡七业敢来,必然难以逃脱这些厉害的布置。赵煦对于虚雨非常信任,因为于虚雨一向非常低调,而且明显得对政治不感兴趣,这让他感动非常放心。
  内宫内外开始按计划行动,令百范禀报一切准备就绪。
  赵煦传胡七业进宫后,以为大计必成,正在盘算除去胡七业后,如何起用能臣,接替胡七业的政务。如何借大宋国势,如何尽早收复失地。
  正在赵煦踌跎满志之时,令百范陪着胡七业进来。赵煦见胡七业神态异常,没有往日的恭敬,也不行礼。赵煦脸色一沉,道:“大胆胡七业,见孤为何不行礼?”
  胡七业冷冷一笑道:“陛下已非往日之陛下,我亦非往日之胡相,何来如此多的礼节?”
  胡七业淡淡的几句话,让赵煦非常恐惧不安。赵煦想起室内的令百范,室外的于虚雨等高手在侧,胆色复壮。道:“大胆,对我安能如此讲话。”虽有众多高手在侧保护,赵煦还是感觉到胡七业的可怕,因为他除了身居高位,还拥有一身高深莫测的武功,近年来提拨了无数的人员。
  胡七业阴寒的脸上,丝毫没有一分恭敬的表情。面对有些慌乱的赵煦,胡七业说道:“臣今日来问问陛下,欲要如何处置臣下?”
  赵煦心中的寒意更浓,强挤出一丝微笑,道:“于相何出此言?”
  胡七业道:“近日王文和等人权势日高,臣想辞职归稳如何?”
  赵煦心里暗喜,表面上却不敢露出声色,因为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胡七业,已经不是平时忠心谦逊的那个人,已经脱下来和善的外衣,露出了可怕的一面。他忐忑不安的颤声说道:“于相是国之栋梁,为何要归隐田园?”
  胡七业道:“用人不疑、疑人不用,为何对我见疑?若我归隐,欲起用何人为相?”
  赵煦思忖一下道:“王文和能力稍差,但苟读才华出众,有宰相之才。”
  胡七业哈哈一笑道:“除了苟读,难道再无可用相才?”
  赵煦不知胡七业的用意,但老老实实的回答说:“朝中老臣,有才能者皆非罢即贬,除了年轻官员处,确实只有荀读为可用之人。”
  胡七业的语气非常不客气道:“你以为现在可以掌控朝政吗?你以为你这些布置我不知道吗?你以为你这样过河拆桥的做法是对的吗?我胡七业入朝以来,做过对不起你的事吗?”
  在胡七业的连连追问下,赵煦显得有些慌乱,他不由有些恼羞成怒,大力喝道:“你这无礼之徒,如此大胆妄为,来人呐,将此贼擒下。”令百范立在赵煦身侧,却一动不动。
  慌乱中赵煦感觉到一些异样,门外传来的脚步声却让他心神复定,他想象着于虚雨从天而降时,胡七业定会惊慌失措,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。
  但是门外始终无人进来,室内除了赵煦、胡七业、令百范之外,只有四名于虚雨手下的四名高手,扮作近卫,立于赵煦的身侧。几人对他的命令丝毫不予理会,现在于虚雨也未按计划露面,赵煦的心里罩上了一层阴影,他预感到事情可能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。
  此时胡七业哈哈一声长笑,对赵煦道:“你的性命早已掌控在我手中,我几年不曾发动,一是觉得你对我一向重用,二则军政两界根基未稳。既然你迫不及待的想寻死,莫怪我翻脸无情。”
  赵煦看着胡七业身侧的令百范,下令道:“令统领,你为何不敢对他下手?于虚雨现在何处?”令百范未及回答,只见胡七业在脸上一抹,一张精致的人皮面具取下来,胡七业在霎时间改头换面,变成了于虚雨。
  赵煦不敢置信的睁大双眼,指着于虚雨道:“你和胡七业既是同一个人。”
  赵煦急急呼喊侍卫护架,可门外静悄悄的,对赵煦的圣意丝毫没有反应。赵煦求救般的对令百范道:“令统领,你速速喊人护驾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陛下没有必要再喊,内宫近卫都是我的门人弟子,忠于陛下的卫士,内宫中恐怕十中无一。”
  赵煦急道:“这不可能。”
  于虚雨哈哈大笑,道:“百龄,你对陛下说说你的真实身份吧。”
  范百龄向于虚雨行礼道:“拜见掌门师叔。”
  赵煦一见,如跌入冰窖中,从头一直凉到脚。他指着范百龄道:“你……也是逍遥门人?”
  范百龄道:“不错,我正是‘函谷八友’之一范百龄。”
  于虚雨又是哈哈一笑,对门口呼唤一下,道:“苟读你进来吧,也好让陛下死心。”
  赵煦不知苟读是何人,看门口脚步声响起,孔读走了进来,赵煦像捉住了救命稻草,连忙迎上孔读,道:“孔爱卿救我。”
  孔读像是未听到他的话,也不理他,走到于虚雨面前,行礼道:“苟读拜见掌门师叔。”
  赵煦见到如此场面,恍若身在梦中迷迷糊糊,木在当地,再也说不出话来。内宫最为信任的统领是于虚雨的门人,如今朝中最受宠信的孔读竟然也是于虚雨的门人,这些事情若不亲眼所见,打死他也不会相信。
  赵煦缓过神来,指着于虚雨对孔读道:“他是你师叔?”
  苟读微笑道:“不错,我奉师叔之命,已经在朝三年,为师叔起用了无数函谷弟子。我是‘函谷八友’中的苟读。”
  赵煦闻言大惊,道:“近些年起用的年轻官员,都是你等门人?”
  苟读道:“不错,现朝堂之上,除了王义和、于友安、文风扬等十余人外,其他重臣或为我派弟子,或已被我派控制。”
  赵煦心中大惊,知道于虚雨处心积虑,暗中布置多年,今日摊牌,必已策划出万全之策。请于虚雨对付胡七业,真是天下最大的笑话。




  第一百三十六回、登基风波(一)

  赵煦对孔读道:“当年有人说你出身神秘,要我防范一二,我尚且不信,反而为你辩护。哎,真是忠言逆耳,王相等人屡屡对我提起,说逍遥门人近年势力激增,有不轨之心,我还说他们是道听途说,没有真凭实据。又妄想借逍遥派力量制控胡七业,尽力扶持你们。原来你们策划已久,从一开始便是一个阴谋,从当年契丹人行刺开始,彻头彻尾的就是一个圈套。”
  于虚雨哈哈一笑,道:“我逍遥派将执掌天下,以你之庸才,如何能治理好天下。这几年若不是我拦阻你,你出兵辽国,必定惨败而归。如今朝中我逍遥派门人已尽掌文武重权,明日王义和等人也会以通敌叛国罪处斩。不过陛下放心,我不会夺你大宋江山,你的儿子刚刚满月,我可以立他为皇上。”
  赵煦此时脸色苍白,指着于虚雨道:“你这叛国逆贼,必不得好报。”于虚雨道:“你死之后,我必为汉人开疆拓土,你的雄才大略,我会替你完成。”
  赵煦这才想起太皇太后当日所言,不由后悔莫及,本想成为一代英主,如今却成为亡国之君。他冷静下来,对于虚雨道:“我今日可以死,但不想死在你等人手中,给我一把剑,让我自行了断。太皇太后年岁已大,皇太后、皇后等是贤淑之人,望你等奉其终老。我儿年幼,希望能留他一条生命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若非此事关联太大,我也不忍杀你,但政治就是这样残酷。你好生去吧,你刚才所言,我会一一做到。并且以后我会是一位仁君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”于虚雨说完,冷冷笑了一声,转身出门。
  范百龄拔出腰刀,递给赵煦道:“陛下,于盟主言出必践,你放心去吧。”
  说完,他摇摇头叹息一声,不再言语。赵煦北向跪地大哭,道:“皇祖母,今日方信您当日所言,孙儿今日去了,您好生报重。我好后悔,好后悔……”第二天,宫内忙成一片,传出宋哲宗赵煦遇刺,经御医抢救无效驾崩。第三天午时,王义和、于友安、文风扬等十一户合族三百七十二人,因为通敌叛国、谋杀皇上的罪名,被处以极刑。
  朝中传来惊人消息,左相胡七业竟然是中原武林盟主于虚雨,化名胡七业,辅佐朝政。此时先皇驾崩,于虚雨决定恢复原貌,公示天下。
  于虚雨、孔读、令百范等人奉宋哲宗幼子赵琪为帝,其母方氏为皇太后,祖母潘氏为太皇太后,诏告天下。皇太后与众官请于虚雨监国,于虚雨苦辞不受,皇太后下诏不准,封于虚雨为中王,兼左相,孔读为右相,所有国内事务,皆由两人商议裁决。
  于虚雨此时大权在握,将朝中之人基本换遍,函谷弟子把持朝政、军队,在汴梁设立学校、军校,让苏星校兼任两校校长,开始大规模培养人才,在进行严格的思想教育后,挑选优秀人才安插到部队、地方,实际上已经窃取了大宋的最高领导权。对于虚雨个人崇拜之风,在大宋也悄然兴起。
  一年后,皇太后方氏带幼子赵琪禅位,中王于虚雨继承大位,改国号为中,建年号为中元零零零一年,并下诏以后不再更改年号。封王语嫣为皇后,银川公主为西贵妃,木婉清为武贵妃,段阿朱为英贵妃,段阿紫为平贵妃,钟灵为容贵妃,石玉露、崔绿华、梅剑四姐妹皆为妃,各封字号。
  于虚雨改革政制,成为政务院,任命苟读为国务院首相,下设六部十二司,皆选取函谷子弟中优秀者出任。又改革兵制,设立军事院,自己亲掌兵权,将全国兵马八十万,分为八路,每路十万。分由函谷子弟出众者担任。
  此事在大宋境内反响很大,各地大宋王族、勤王兵马纷纷起事。于虚雨早已准备,重兵闪电出击,毫无悬念的将这些势力,渐次消灭。经过一年多的战乱,中国逐渐稳定下来。
  各项新政纷纷出炉,择地试点后,在全国迅速推行。于虚雨的新政的目标是富民强国,因此受到各地百姓的欢迎,旧的地主官僚集团受到损害,在于虚雨的强硬手腕下,暗地里虽然暗流涌动,却不敢形于表面。时间一长,都逐渐平静下来。
  少林派、清凉寺等门派宣布退出武林联盟,因这些门派大多都是佛门弟子,武林中将他们称为佛门。佛门方丈玄苦发表声明,声讨于虚雨的叛逆行为。昔日联盟今日变成劲敌,这让于虚雨始料不及。
  少林派成立联盟后,曾与逍遥派进行过几次火拼,但因逍遥派有强大的军力作为后盾,几次战役均以失败告终。于虚雨因为曾任武林盟主的关系,邀请玄苦大师、单正、神山上人等人谈判,意欲平息中原武林纷争。
  玄苦大师等因为于虚雨始终没有派兵围剿各派基地,现在又温言欲要谈判,不知于虚雨心意如何,聚集各派首领协商。单正道:“逍遥派实力强大,派中高中无数,与我等火拼之时,也都是点到为至,没有赶尽杀绝之心。如今他们有军队支持,若要发兵前来,我等恐怕早无葬身之地。不若与他见上一面,听他如何解释。”
  玄苦大师与于虚雨相识已久,与于虚雨为敌心有顾忌,少林寺又欠了他的好多人情。若不是神山上人鼓动,寺中长老大多认为于虚雨继位是叛逆,支持神山上人,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。玄苦认为皇帝是谁关系不大,只要国泰民安就行。但是少林寺毕竟是中原武林正义代表,如此大事若是不管不问,让世人看不到一点忠义之心,也不好向众人交待。
  神山上人见于虚雨任武林盟主后,陆续收伏众多门派。清凉寺虽未被兼并,但是声威日下,不由怒火顿生。
  见于虚雨接得皇位,不由又是嫉妒,又是羡慕,发下声讨檄文,想借此事提高清凉寺和自己的名望。但是佛门与逍遥派火拼几场,才知道于虚雨在武林中的势力,的确不同凡响。
  若是于虚雨集合派中之力与佛门决战,少林寺尽管实力雄厚,也不可能是逍遥派的对手。神山上人此时信心已无,再没有与于虚雨抗争的勇气,见单正发言后,也闭口不言。
  佛门势力中,以玄苦大师、神山上人、单正三人发言力度最大,玄苦大师、神山上人都无异意,众人自然都想先看看谈叛结果如何,与于虚雨谈判的事情,就这样敲定。
  两方人中最苦的人一个是玄慈,另一个是岳老三。玄慈本来是少林方丈,还俗后在函谷归隐,可以说是逍遥派中之人。岳老三追随于虚雨多时,在少林寺出家。如今两方对立,两人左右为难,苦恼不已。两人闻得佛门欲与于虚雨讲和,不由欣喜若狂。
  众人约好八月初十在洛阳城外玉皇庙谈判,于虚雨尽管已经登基,但还是依照江湖规矩,率领逍遥门人赴会。大理段誉也率领四卫赶来,为两方调和。
  逍遥派为于虚雨、童姥、无海子、苏星河四人,康敏与执法、传功两位长老也是作为调和人出面。
  佛门中为玄苦大师、单正、神山上人、谭公、谭婆五人。赵钱孙本来对于虚雨继位一事漠不关心,接谭婆手书后赶来,做为佛门的调和方。
  众人在殿内落座,相见时颇为尴尬。争斗双方以前都是好友,为于虚雨接位一事产生异议,甚至出现火拼事件,毕竟有些不快的情绪。幸亏段誉身份尊贵,说些轻松话题,赵钱孙谈吐风趣,说些笑话,让场上气氛逐渐活络起来,并开始转移到主题。
  神山上人此时发难,他的声音洪亮,道:“我等武林中人以忠义为信条,今于盟主废幼帝而自立,与汉时王莽有何区别?”




  第一百三十七回、登基风波(二)

  于虚雨对此人向来没有好感,但今日既然是谈和,却要应付他一下。他微笑道:“请问上人,所谓忠,忠于何人?所谓义,我于虚雨所行有何不义之处,请指教。”
  神山上人道:“忠是忠于君王,至于义吗……”
  他心中盘算于虚雨不义之事,却想不起来,接着说道:“不忠安有义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倘若忠于君王,此时我为君,众人为民。你等与我相争,也属不忠。若诸位认为应忠于大宋,不知当年柴家孤儿寡母,应该向谁讨个说法。”
  神山上人争辩道:“此一时,彼一时。太祖皇帝天纵英才,因此有黄袍加身一事,大周将皇位相让。与你所行之事却是不一样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其实历代改朝换代,都会有这些矛盾出现。历朝中皆有忠义之人,这些人固然可敬,但因不明事理,因此只是愚忠。人皆以为应忠于君王,其实不然。忠诚的对象不是某个人,应该是民心。”
  “拿如今来讲,倘若我不接位,朝中无治国良才,若北辽、西夏趁机来攻,我大汉子民若是战败,沦为亡国奴。众人都会骂我,道‘当年若是于虚雨接位,施新政而富民,施新策而练兵,安能致使汉人如此’。我入朝已有多年,深知若不接位,新政、新策实施,阻力巨大。”
  “敢问上人,我接位后百姓是否正在逐步富裕,部队是否逐步强盛?倘若有一位汉人,平北辽,定西夏,下吐蕃,使我中国真正统一强盛;又有一人,才能平庸,只有自保而不能强国。上人之意,是选择何人?”
  神山上人嘿嘿冷笑一声道:“原来于盟主还要去平定北辽、西夏、吐蕃,想高祖皇帝与北辽作战尚且战败,你想平北辽,是否有些说笑。”
  于虚雨见此人真是可气,怒极反笑道:“上人莫要如此看不起人,以上人之能力,此事定是无法做到。但我于虚雨却有自信能够做到,诸位可试目以待。”
  于虚雨说完,转向玄苦大师道:“我今继位为帝,大师以为以少林之力,能有回天之力吗?”
  玄苦大师苦笑一声,沉思片刻道:“没有。”
  于虚雨接着问:“倘若大师有力回天,大师为万民考虑,选择当代皇帝,将选择谁?”
  玄苦大师脑中盘算几圈,道:“老衲久居山林,此事却真得回答不出。”
  于虚雨又道:“我逍遥派高手如云,如果依照武林规矩,与诸位相斗也是赢多输少。我为何一再隐让,原因有三,一则武林平静已久,我不想惹发事端。若是火拼几次,双方死伤无数,则会积成不可调和的矛盾。二则武林若元气大伤,亲人痛而仇者快,北辽、西夏等国国主必会拍掌称快。三则我与诸位相识日久,若非有人心怀异念,居中挑拨,少林寺一定不会出头。”
  玄苦尚未答话,神山上人在旁边听完,按捺不住,抢着说道:“我等也知道会挑起变乱,为武林正义不得不如此。”
  于虚雨望着他道:“上人若以为你够斤两,我于虚雨站在这里,任你清凉寺合战也好,车轮战也罢,我只是一个人接着。这是按武林规矩。若是你继续惹发事端,挑拨是非,将你法办,这是依律而行。你有没有想过,若不是我念在与众人相识多年,不忍派兵剿杀,恐怕诸位此刻,本门基业毁于一旦,门人子弟死伤无数,在中男土地上恐怕再无立椎之地。”
  神山上人一张老脸涨得通红,却又发作不得,一是于虚雨武功之高,他曾亲眼目睹。二是于虚雨为武林盟主多时,积威之下,也不敢与他叫板。三是于虚雨现在为一国之君,所言都是实情,他一声令下,清凉寺恐怕离灭门不远。
  段誉见于虚雨说话越来越严厉,一点不给神山上人面子,见神山上人脸色越来越难看,打圆场道:“我们原本都是好朋友,前面有些误会,今日也不再提。大哥不如说说如何处理此事,平息兵戈,岂不皆大欢喜。”
  于虚雨平息一下心中火气,对玄苦大师道:“以大师性格,必然不会做出如此决定,想必是寺中长老主意。希望大师回去后劝解说服,以往之事到此作罢,我逍遥派门人不以诸位为敌。但此事可再一不能再二,如若觉得我好欺负,也请先想明白争斗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。”
  “从今天起我退出武林联盟,各位以选举谁为武林盟主,我也不好再打扰。我逍遥派门人将在几年内退出江湖,专心治理国家。诸位有何意见请讲,我于虚雨做为江湖朋友身份,力所能及之事,自会替你们做到。”
  玄苦大师与单正等对望一眼道:“既然陛下已经决定,我等回去后自然约束弟子,不会再与陛下为敌。至于其他事务,我想还是顺其自然。陛下公务繁忙,我等也不敢打扰陛下太多时间,我等告辞。”
  玄苦大师“陛下”一词说出,证明他们已经认可于虚雨继位的事实,而且也不会因为此事再去惹发事端。单正等一起起身,纷纷告辞。
  于虚雨道:“那倒也不用急于一时,不若在此处用餐完毕,也让我们聚上一聚。我以后精力除了新政之外,将会致力于平定诸国,让百姓免遭战乱之苦。再聚首的机会,怕是不会很多了。”
  于虚雨天子身份,今天与他们一起就餐,都是看着往日的情份。众人见盛情难却,不好推辞,一起到偏殿用餐。席间于虚雨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,依然拿着大碗,依次敬酒。众人尽兴而归,只留下大理、逍遥派、丐帮等人。
  送玄苦大师等人上路后,段誉道:“大哥,你如今当上大宋天子,我再也不怕吐蕃、西夏前来相欺。我在大理闻得消息,兴奋的都无法安眠。这几日我想去看看新政成效,然后将新政在大理实施。”
  于虚雨上前拍拍他的肩头,道:“二弟为人仁义,大理得你为君,也是他们的福气。我们现在起程回去,在汴梁好好玩玩。”
  佛门一事轻飘飘的解决过去,于虚雨心中苑如放下了一块大石头,心情非常高兴。段誉对于虚雨自始至终非常尊敬,一路上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,也获益非浅。
  于虚雨将汴梁皇宫划为四处,一处安置大宋后妃;一处让童姥、李秋水、李沧海、甘宝宝、秦红棉、院星竹、王夫人、刀白凤;一处为皇后、贵妃居住;妃住在别一处。
  清月与于虚雨春风几度后,怀上了于虚雨的孩子,李秋水出面,将清月、清星也嫁入于虚雨,于虚雨封清月为兰妃,清星为桂妃,让两人与石青露等居住在一处。
  于虚雨在童姥、李秋水等人搬进宫中以后,封童姥为天夫人,李秋水为地夫人,李沧海为人夫人,供给俸薪等皆按皇后例。王夫人为金夫人,院星竹为木夫人,甘宝宝为水夫人,刀白凤为火地人、秦红棉为土夫人,供给俸薪等皆按贵妃例。
  此时于虚雨已生有七子三女,王语嫣、王夫人都为于虚雨产下一子,而且年龄相仿,忌讳世人议论,对外伪称为王语嫣一胎双子。木婉清、钟灵、阿朱、梅剑、石青露各生一子,竹剑、崔绿华各生一女。童姥接近百龄,却奇迹般的也产下一个女儿,让于虚雨惊叹不已,所幸女儿长相清秀,身体也非常健康,让他放下心来。
  登基为帝后,于虚雨不好经常出入宫廷,康敏因此常常独守空闺,心里不由羡慕其他诸女,向于虚雨提出要辞职入宫。于虚雨考虑再三,决定让她再留任半年,待丐帮结构调整后,然后入宫。




  第一百三十八回、太皇太后(一)

  康敏几年来,按照于虚雨指令,成立长老院,名义上将丐帮众长老置于非常高的高度,实际上将他们手中的权力逐渐接管过来。各分舵舵主基本已更换为于虚雨培养的年轻人。实际上丐帮上下的控制权力,已经落入于虚雨的手中。
  苏星河学校、军校培养的弟子,陆续进入军政机关。经过秘密培训的优秀弟子,也加速通过乔峰、鸠摩智、李秋水这三个渠道,不断的涌入辽国、西夏、吐蕃的权力中心。
  康敏完成任务后,按照于虚雨指令,将帮中实际权力交给于虚雨的心腹后,搬入后宫,与李秋水居住在一个院落。康敏进宫安顿完毕,到大宋后妃处寻访她的师父。
  康敏进京多年,以前因为江湖人物的身份,不便进宫,委托其他人寻访,但是却毫无音信。康敏入宫后,被封为敏夫人,与王夫人等待遇相当。
  大宋后妃身份尊贵,于虚雨也分别授予尊号,但是毕竟为亡国之人,于虚雨本性仁慈,严令内宫人员轻视他们,按照宫中惯例对她们颇为优待。但是诸位王子王孙等男丁,皆被于虚雨安置在宫外,没有于虚雨允许,平时不能进宫。
  于虚雨继位后,封高氏为宋王祖王后,太皇太后潘氏为宋王太王后,皇太后方氏为宋王王,其余诸妃有名号者共十六人,皆按原来名号,只不过在名前加宋王两字。幼帝被遣出城去,与宋王王亲在一起居住,后来被于虚雨将其迁到原籍安置。
  于虚雨不想效仿前朝使用太监,将宫内太监、宫女都发出宫外,让灵鹫宫九部诸女进宫,担任警卫工作,崔绿华始终领导她们。九部诸女虽然不太熟悉宫中礼仪,但是因为灵鹫宫向来规矩森严,崔绿华让原来内宫人员将诸项事务交待明白后,灵鹫宫诸女迅速适应了宫中环境,担负起内宫中的种种事务。
  康敏过去寻找师父,虽然轻装简从,还是惊动了众位大宋后妃,除高氏外皆出面迎接。康敏一见宋王太皇太后潘氏,娇躯猛得一震,原来这位宋王太皇太后正是她要寻访的人。潘氏离开康敏时,康敏只有十岁,这么多年下来,变化自然很大。潘氏保养得法,已经近四十多岁年纪,看来却像不到三十岁的美貌少妇。
  康敏暂且按下相认念头,与众位后妃团团行礼完毕道:“我以前身在江湖,无缘进宫拜见各位,如今刚进宫来,前来相识一下。”
  诸女寒喧一会,康敏欲和潘氏独谈,其余众女纷纷行礼回房,潘氏也让侍女等下去。
  房中只剩下两人,康敏盯着潘氏道:“太王后可记得十八年前,在无锡城外位十岁女孩,名唤敏儿。”
  潘氏闻言,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盯着康敏看了半晌,话语稍含迟道:“不知道敏夫人何以知道此事?”
  康敏闻言知道决定再无认错可能,施下大礼道:“师父,我就是当年的敏儿啊。”
  潘氏连忙上前扶起她,仔细打量她的面容,道:“唉,你是越长越漂亮了,刚才我都不敢认你。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,如何又进宫来了?”
  康敏世上已无亲近之人,与潘氏虽然相处时间不长,也不由倍感亲切,详细的跟潘氏讲起这些年的历程。康敏口才甚佳,娇声柔语将这些年的酸甜苦辣一一道来。
  潘氏为人性情平和,进宫后回原籍省过两次亲,父母皆亡已多年未曾出宫,听康敏讲述她的酸甜苦辣,表情随着她的述说不断变化。康敏心情激动,不小心将于虚雨破去她阴功一事说了出来。
  潘氏听到有人破除阴功之事,表情不由一动,问道:“何人会用阴阳双修之术?”
  康敏道:“不错,而且其师门内功,应该比我门绝技高上一筹。”
  潘氏闻言心动不已,道:“敏儿能否为我引见一下,我这十余年内,每日苦练,但却无多少长进,若能有一夕之缘,突破这个关口,为师功力大成,可以完成先师遗愿。”
  康敏闻言奇道:“师门尚有未报之仇?此事也不用担心,敏儿在丐帮中威望尚盛,若是一句令下,必可得偿心愿。”
  潘氏苦笑一声道:“此事谈何简单,我利作皇室之力,搜此人近二十年,尚未有任何发现。何况此事不单纯是仇恨之事,先师遗愿只想让我们比试个高低,却没有追杀他的意思。”
  康敏再问时,潘氏停口不言,康敏寻思一阵,决定征求一下于虚雨意见后,再向师父说明情况。道:“此人身份特殊,容敏儿先去和此人商议一下,再来回覆师父。”
  康敏回去,正好于虚雨下朝后过来,康敏瞅个机会将此事向于虚雨讲述了一遍。于虚雨本是好色之人,闻得有此好事,那有不答应的道理。
  于虚雨向来不喜欢到宋王后妃处,高氏的那双充满仇恨的眼光,恨不得将他杀死无数次,尽管于虚雨不怕她来暗算,但心理感觉却不是很好。于虚雨与康敏约定,入夜后由康敏陪潘氏到于虚雨寝宫。
  潘氏虽然在赵煦为帝时贵为皇太后,但是赵煦却不是她的亲生儿子。听说擅长双修功力之人为于虚雨时,不但没有抵触情绪,反而显得有些羞涩,好似小女儿神态。
  她娇声对康敏道:“他年轻又英俊,身边美女如云,我这残花败柳之躯,能入他的法眼吗?”
  康敏笑道:“师父貌美如花,他自然欣喜若狂。”
  两女武功高深,绕开灵鹫宫的弟子,潜到于虚雨寝宫处,康敏将潘氏拖到里面,将她住于虚雨怀里一推,娇笑一声,出房等候。
  潘氏虽然已步中年,实际上也就是四十左右,她养尊处优,却像不到三十的模样,正是女人风情最盛的时候,无论是心理或是生理都处于颠峰状态,整个身体焕发出一股妩媚诱人的风韵。她常年练习阴功,全身肌肤曲线在柔媚中,另有一种婀娜的特殊风味。
  于虚雨以前见过潘氏,曾经留意过,担心宫廷后妃因他夺位一事心怀芥蒂,因此不曾往这方面考虑。如今美人在怀,也不客气,三下五除二,将潘氏扒个精光,抱上御榻。
  只见她白嫩饱满的双峰丰润坚挺,樱红的峰尖微微上翘,修长结实的双腿光滑细嫩,香臀丰润浑圆,小腹平坦坚实。伏身之时,芳草凄凄的桃源洞口,露出那条鲜嫩花缝,像水蜜桃般的蛊惑媚人。
  于虚雨自从来到这个天龙异世界中,修习《黄帝内经》已久,虽年纪不大,但与她有过合体之缘的女人不知有过多少。
  他食髓知味,凡是稍有姿色的妇女落入他眼中,他心中自然而然的,便开始想像与该美女欢爱的滋味,并且千方百计的设法达成心愿。如今潘氏丰润的裸身尽入眼中,怎不叫他神魂颠倒、欲火焚身?
  仅仅是一个甜密的长吻,就让潘氏全身舒畅,心中不禁有些羞涩,又觉得无限安慰。于虚雨此时却是邪念不断,欲火正炽,潘氏刚刚浴后的玉体,飘散出阵阵幽香,钻入他的鼻端,激得他血脉贲张。
  于虚雨轻轻的将手伸进潘氏弯屈的双腿之间,感受到大腿的柔软嫩滑。怪手停留一会,缓缓的将手移至她的花谷,轻巧的揉了起来。
  敏感部位的触摸感觉,让潘氏似乎在作着一个美好的春梦,享受着被温柔挑逗的滋味,她只觉心头荡漾,放下矜持,忍不住就翻过身搂抱住于虚雨。




  第一百三十九回、太皇太后(二)

  于虚雨见潘氏双眼半合,眼神迷离,脸色潮红,显然春心已动。于虚雨的手抚摸那滑溜棉软的丰美香臀。他御女无数,手段高强,手掌抚摸之际,手指却沿着股沟上下游移轻柔弹挑。
  潘氏只觉他手段果然不同,所到之所均搔到痒处,不禁发出愉悦呻吟,柔软的双手也伸过来,抚摸他结实的胸膛。
  潘氏热乎乎的小手又绵又软,在她温柔的抚摸之下,真是无比的舒适,无比的受用。
  于虚雨被这样抚摸,更是欲火高涨,他的手指沿着股沟滑进湿滑的花缝,直接探入鲜嫩迷人的花谷。
  此时潘氏的纤细玉手伸了过来,握住那火热坚硬的巨物。
  于虚雨此时手指加力,在玩弄娇美妙处的同时,享受着潘氏的服侍,不觉兴奋欣喜,仔仔细细的欣赏这具成熟曼妙的裸身。
  潘氏白嫩嫩的双峰硕大柔滑,随着玉体的颤栗而抖动起来,樱红的峰尖凸起挺立,微微向上耸翘;丰满的臀部,光滑紧绷充满弹性;柔软的腰肢、圆润修长的玉腿、纤细洁白的脚趾、柔顺小草覆盖下的饱满花谷,激发着他无边的欲念与熊熊的欲火。
  他一生摧花无数,食髓知味,看着美艳女人的那种暧昧猥亵的心态,他的下身巨物挺得更硬。潘氏的成熟美艳,深深吸引着他,此刻他已准备好,要采食这朵娇艳欲滴,成熟媚人的尊贵花蕾。
  潘氏裸身仰卧,心中惶恐、羞涩、满足、甜蜜交互混杂,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滋味。他的一双手在全身的敏感处,轻搔慢抚的游移起来;那种似拂琴般的轻柔挑逗,使她的玉体起了阵阵颤栗,也勾起她心中潜藏的原始需求。
  她赤裸的身躯不禁扭动了起来,喉间也禁不住泄出荡人的呻吟。她久旷的溪谷,如今已是春水泛滥;密合的两片闸门,此刻也嗡然开合;从来未有过的强烈欲望,由她内心深处缓缓向外蔓延,其势实在锐不可当。
  于虚雨是花丛老手,深知慢工出细活的道理,因此一时之间并不急于攻坚,只是慢条斯理的在她嫩滑白皙的娇躯上,以指尖轻柔的抚弄。潘氏紧闭双眼,眉头轻蹙的娇媚模样,使得原本俏丽的面庞,更添增无限的风情。
  潘氏欲情已炽,只觉周身骚痒,体内空虚,迫切需要男性凶猛的入侵,但期待已久的粗暴侵袭,却始终不来。迫不及待之下,她不由得主动伸手,探寻于虚雨的神根。一阵摸索,终於如愿以偿,握住了那火热粗大的巨物。这时她心中不由暗想:“此物果然不同凡品,竟然如此粗大!也不知自己能否承受?”
  于虚雨见她欲火焚身,性急难耐,不自觉地加快了节奏,他手指一探,分开湿滑娇嫩的花瓣,直入那神秘诱人的花道深处。只觉层层叠叠的嫩肉不断的收缩蠕动,强力吸吮自己的手指;潘氏的花道竟是那麽的紧缩柔韧!简直就如同处女一般!他心中不禁想到:“《素女心经》果然不同凡响,真是暴殄天物!这块丰腴沃地不知有多久未曾耕耘,今日我让她欲仙欲死吧。”
  他不再等待,抬起潘氏嫩白的大腿,下身一挺,粗壮的巨物“噗吱”一声,已尽根而入,直接顶到了潘氏娇嫩的花心。潘氏久旷之中,不由感到有些疼痛,不由轻呼出口,既而玉臂轻舒,紧搂于虚雨,无限的快感排山倒海而来,整个人几乎舒服的晕了过去。此刻她直正感觉到于虚雨的奇妙,过去所有的快乐,都比不上这雄壮威武的一插。
  这时于虚雨使出了真功夫,臀部不停快速耸动抽插,双手揉捏她白嫩丰满的双峰,指尖则轻搔樱桃般的峰尖,嘴唇凑上她洁白颈项,轻舔玲珑小巧的耳垂。
  潘氏快活的简直要疯了,要知她在宫中虽然受宠,但一生欢爱的次数也不是很多,何况以前在敦伦时也是中规中矩,因此她根本未尝真正享受过高潮的销魂滋味,于虚雨高超的房事技巧,实是替她的人生开展出另一个新天地。
  于虚雨快活得无以复加,一波波的愉悦浪潮,将她逐渐推上快感的颠峰;此时于虚雨的动作变化多端,一会急抽急插,一会急抽紧插,一会急插慢插抽,巨物抽插之时,蹭着她体内的敏感之处。
  随着节奏的变化,潘氏觉得自己似乎在和好些人欢好,奇怪的是自己竟然不觉羞耻,反倒有一种被凌虐的怪异满足感。
  她内心潜藏压抑的各式各样淫秽念头,彷佛出闸猛虎一般,狂奔而出。她心中不由暗想:“自己原来竟然是如此淫荡的女人!”
  潘氏彷佛进入愉悦的天堂,时间完全的静止,只剩下无穷的快乐。此时似乎有人在吸吮她嫩白纤细的脚趾,有人在舔吮她饱满的乳房,有人耸动他那粗长巨物抽插她娇嫩的花谷。最刺激羞人的,却是她的脑中竟然生出幻觉,似乎那始终未有人光顾的菊花蕾也遭到攻击。
  在于虚雨身下婉转娇呼的潘氏,与平日高贵端庄的形象完全不同。她那雪白丰满成熟的诱人胴体,不断的扭曲摇摆,柔嫩的大腿也向两旁大肆扩张,致使那鲜嫩湿滑的美丽花谷,最大限度的凸现出来。
  潘氏忍受不住无边的快感,发动双修功力,表情更是变化多端。忽而咬牙切齿,忽而含情脉脉;忽而欲情难禁,忽而含羞带怯。她一会像贞节贵妇,一会像淫娃荡妇;一会如深闺处女,一会又如青楼艳妓。于虚雨驰骋在她身上,就如同与各个不同类型的女子分别交欢取乐一般,情趣变幻多端,简直使他乐不可支。
  于虚雨见潘氏高潮不断,呻吟连连,雪白的娇躯上香汗淋漓,面部表情也迷惘恍惚,显然进入极乐境界时间过长,如再持续刺激,恐对身体不利,这时他自己已经撑不下去。于是猛烈抽插一阵,夹杂剧烈元阳的气息,射入潘氏娇嫩的花心深处,然后搂抱着她娇柔的玉体运起内经心法。
  潘氏感知到强劲的元阳,不由运功吸取气息,只觉周身立刻温暖起来,感觉格外的舒服与刺激,从而也给予热烈的回应。她行功醒来,只觉浑身舒畅,耳清目明,一夜间竟似脱胎换骨,内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  于虚雨吸取潘氏积攒多年的元阴后,也受益非浇,内力的缺陷被弥补不少。他看着这具好似经过温泉浸泡的玉体,白里透红娇嫩无比,不由心痒难耐,不由手口并用在她身上大肆轻薄。潘氏的脚趾、小腿、大腿、丰臀、柔乳,被挑逗后泛出桃色的粉红,柔嫩的花谷,重新遭受到巨物的重创。
  ?康敏进来时,潘氏虽然有双修内功,也已无再战之力,只觉全身酸软,尤其下体更是红肿涨痛。她感觉到无法用言语表述的享受,真正体会到做女人的妙处。
  师徒俩人交替上马,这才勉强抵挡住于虚雨的进攻。三人一场大战,直到拂晓方才停止。于虚雨躺在床上,搂着两位如花似玉的美艳少妇,不断说些情话。
  潘氏突然问起一句话,道:“圣上可知道这世上除了此双修内功处,还有什么别的门派修练?”
  于虚雨想了想道:“我对武林各派了解不少,却不曾听说过修炼此术的尚有其他门派。”
  潘氏接着问道:“贵派中还有何人修炼此功?”
  于虚雨道:“只我一人。”
  潘氏闻言不再询问,心里沉思师父临终所言之人,与于虚雨年纪不对,绝非同一个人。但这世人修炼双修武功之人,确实存在吗?此人是生是死,至今未曾打探明白,欲要完成师父遗愿,恐怕已成为泡影。




  第一百四十回、高氏

  在于虚雨享受后宫丽色的时候,宋王祖王后高氏因为心情郁闷病情加重,命人请于虚雨前往一述。于虚雨对高氏此人心情复杂,他佩服她在政治上的作为,但是却厌恶她对大宋极度的忠诚。
  一个女人忠心耿耿的辅佐大宋皇室,先是被孙子发动政变将实权抢走,但赵煦始终是正宗的皇上,还权于他尚算说得过去,因此高氏虽然忧忧寡欢,但心理上还能接受。现在眼睁睁的看着于虚雨将孙子赶下台去,大宋覆灭,自然对于虚雨恨之入骨。
  她为何会在这个时刻求见于虚雨?难道还有什么秘密要透露给于虚雨不成?既然有许多疑问,于虚雨也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。因此于虚雨闻讯后,很快就到了高氏的寝宫。
  诸位后妃在高氏病榻上围了一圈,见到于虚雨进来,慌忙行礼参见。高氏吩咐其余人暂且退下,道:“老身此次病重,已活不了三天二日,有些话请你为我解答一下,让老身走得心安些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祖王后有话尽管问,我有问必答就是。”高氏的身体已经很虚弱,她咳了两声,说道:“我孙儿发动政变,是否你在幕后主使?”于虚雨道:“不错。帮助赵煦夺取权力,然后获取他的信任,是我计划中的一环。”
  高氏艰难的点了点头,又问道:“你策划此事有多长时间了?”于虚雨想了想道:“从我开始实施到逼你下台,前后两年多时间?”高氏问道:“难道你在进宫前就做了许多手脚不成?”于虚雨道:“不错,第一次契丹进京行刺,是我们行使计划的开始。”
  高氏闭上眼眯了一会,想了想,也养了养精神道:“你与我大宋有何仇恨,为何要想方设法谋夺我大宋江山?”
  于虚雨道:“仇恨一点也没有。只不过我想让天下子民免受战乱之灾,为我中国基业奠定万世基础,不仅是大宋,辽国、西夏、吐蕃也将步大宋的后尘。不动刀兵而统一诸国,如此肯定会损害诸国皇室利益,但对于天下子民来讲,却是一件幸事。避免战争的办法不是逃避,而是面对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维护个人名声如何,而是如何让天下子民付出最小代价。”
  高氏想了想道:“难道其他国家你也已经开始动作?”
  于虚雨道:“本来这是机密之事,但我对祖王后向来敬重,既然你发问,我可以坦率的讲,三国军力我已控制一半以上,扶持傀儡取而代之,不过是时间问题。”
  高氏的眼神里露出了惊讶的表情,问道:“难道你费了如此大的心力,不是为了荣华富贵,而是为了天下子民不成?”
  于虚雨道:“不错,当皇帝不是我想要的,我只是想尽我个人的努力去为天下百姓做点事情。天下统一之后,我会还政于民,让百姓决定自己的事情。”
  高氏露出不解的神色,道:“何为还政于民?”
  于虚雨道:“制定法律,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成立议会,全国的政策、法律调整增加、修改等大事由议会决定,而非由我一人决定。议会代表将会由全国百姓选举产生,它拥有最强大的权力,包括政府主要人员的任免。”
  “举个例子,左丞相、右丞相、各部主要官员的任期、任免由议会决定,而不是皇上任免。在这个架构下,将军队剥离,然后成为检察机关,监督政府官员的是否廉洁自律。成为法院,处理所有诉讼,监督检察院的工作。”
  “如此政府、法院、检察院三权分离,相互制约,但都在议会的掌控下,则天下必会大安,少数有政治野心的人也没有机会再扰乱社会。”
  高氏的脑子飞速的盘算着,脸上逐渐呈现出越来越重的惊讶。她的心里终于知道了于虚雨最终的目的,他是真心想让天下真正平定,但他这样做损害最大的是自己的利益,他真得会这样做吗?
  高氏不由想起她掌管朝政时的状态,大宋每年向辽国进贡金帛,既像藩属,又似臣邦。但为了安定,高氏将这口气咽在肚子里。现在于虚雨不但不向辽国进贡,而且勤练兵马,和西夏联合,不断向大辽施压,辽国正在商议是否归还燕云十六州。
  赵煦当年也是意气风发,欲要收复失地,此战胜负不论,即使是战胜,也会两败俱伤的惨胜。如今于虚雨已控制了辽国六成以上的兵力,在两国谈判上肯定会沿着自己的思路去走。不战而屈人之兵,不战而夺回失地,这是何种的能力,比当年的太祖皇帝还具有雄才大略。
  高氏似乎有满腔言语要说,意识却一点一滴的离身而去,眼前一团团白雾晃来晃去,脑中茫茫然的一片,说话也是艰难之极,然而在她心底深处,有一个坚强而清晰的声音在不断响着:“兵战战危,生灵涂炭,于虚雨此举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。”
  过了一会,她深深吸口气,缓缓的道:“这几年朝政我有所耳闻,我佩服的你的思想,也佩服你的容人之量,如今国力日增,人多粮足。”
  “军队在你的训练下实力倍增,与辽国作战已经是十拿九稳,你为君胸中时时刻刻存着一个‘仁’字,这确实是百姓的荣幸。我以前非常恨你,恨你将大宋葬送。现在我才知道,什么是战略,什么是理政。天下有你,我大宋败亡也是天理使然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祖王后过奖了。我此生目的,不是为了荣华富贵,这些都是过眼烟云。我的目的是为了要国家富强,洗雪历年祖宗之耻。一生励精图治,必让汉人在这世上扬眉吐气。”
  高氏听完于虚雨的话,长吁一口气,道:“汉人若都如你一样,又怎能遭到如此多的耻辱。百姓有你为帝,也是他们的福分。你政务繁忙,先去忙吧。我还要交代后妃她们几句。九泉之下,我虽愧对历代祖宗,但是天降圣人,我已经尽我所能了。”说完闭目养神,再不答话。
  于虚雨告辞出来,招呼众位后妃进去。高氏抓着潘氏的手,道:“我天命已到,临终前告诫你们,你等可传言给族人。现今圣上雄才大略,比太祖皇帝尚要厉害几分。他心怀仁慈,若是族人无不轨之举,必然不会斩草除根。”
  “如他们不听我言,轻举妄动,必遭灭门惨祸。你去告诫他们,就说我是临终遗言。”
  说完目视众人,道:“你等在侧为证,一定让他们安分守己……”
  她的语音越来越低,刹那间,已经油尽灯枯,转眼间便要永离人世。她睁着眼睛,用手指着潘氏,嘴唇蠕动几下,已经发不出声音。只听她喉咙一声细响,眼睛里光彩渐渐失去。
  大宋虽然灭亡,但高氏在百姓中声望颇高。于虚雨命令将她葬于王陵,在城南设主祭场,供族人、官员、百姓拜祭。大宋皇室宗亲本来欲借此事发作,潘氏率众后妃将高氏遗言告知,高氏向来在族人中威信颇高,众人听她遗言,不敢胡来。
  族人亡国之后,在京倍感凄凉,又担心朝中借事发作,集体上书,请求合族返回原籍。于虚雨封赵琪为宋侯,合族人迁回原籍,并划官田四百亩供养赵琪,汴梁赵氏皇族遂无。
  大宋众后妃因潘氏未请随行,也没人提出欲随族人返回。众后妃留在皇宫,以后为于虚雨又增添了无数风流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$

TOP Posted: 09-11 14:36 #27樓 引用 | 點評
苧蒛 [樓主]


級別:風雲使者 ( 13 )
精華:1
發帖:12145
威望:6302 點
金錢:50133 USD
貢獻:161 點
註冊:2013-02-25

  第一百四十一回、吐蕃变乱(一)

  高氏丧事完毕,吐蕃国传来消息,国王因病去世,邀请各国往吐蕃观看继位大典。于虚雨命大学士李长安为钦差,率领使者团前往观礼。
  于虚雨静极思动,将政事、军事交代一下,与李沧海、康敏、院星竹、梅剑姐妹一行扮作李长安随从,前往吐蕃。李沧海久居吐番,康敏、院星竹两人足智多谋,梅剑姐妹在天山日久,能适应吐蕃的高地环境。
  苟读等劝诫不住,只好对外谎称于虚雨身体欠安,正在闭关调养不便上朝。函谷弟子在吐蕃的事务为康广陵负责,于虚雨让康广陵先赴吐蕃安排,又让李沧海写书给鸠摩智,说明一行人行程时间。
  众人浩浩荡荡,一路上游山玩水,却也逍遥自得。刚进吐蕃境内,突然有弟子来报,道鸠摩智被宗赞拘压,具体什么原因不明。李沧海心系爱徒安危,意要率先赶去。
  于虚雨认为此事凶险,让康敏等随李长安大队人马前往,他陪李沧海先赴吐蕃,观察情况。众女向来信服于虚雨、李沧海的武功,也不担心。吩咐完毕,于虚雨、李沧海两人往拉萨急驰。
  大宋开国不久,原吐蕃帝国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后裔角斯罗在以邈川、青唐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。这是当时以藏族为主体的一个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权。
  宋仁宗明道元年,宋仁宗封角斯罗为“宁远大将军、爱州团练使”,并给以优厚的俸禄。康定二年,又封他为“检校太保充保顺、河西等军节度使”。
  政和六年,角斯罗之孙陇,宣布建国,崇尚佛教。生产以农牧业为主,有冶炼、毛织等手工业,接受大量汉族工艺技术,经济文化与西夏、大宋联系至为密切。
  此时吐蕃疆界与唐朝时减少许多,合国人口五六十万,兵马共有十多万,与大理兵力相若。
  吐蕃国崇尚佛教,有三大法王,声望最高的就是大明法王鸠摩智,其余两位法王为大运法王和大道法王。
  吐蕃国王死后,遗命大王子赤赞也继位,并让鸠摩智辅佐他。赤赞也性情平和,与诸部皆相得。二王子宗赞,曾在银川公主招亲时与于虚雨见过面。宗赞为人好胜,头脑简单。
  大运法王、大道法王因长期受鸠摩智压制,挑拨宗赞谋乱,并设计给鸠摩智服下“九香散”,令鸠摩智武功全失。宗赞最畏惧鸠摩智,制服他后,不由信心百倍。宗赞率亲信夜袭王宫,杀死赤赞也及其亲信,宣布继位。
  忠于赤赞也的部队二万余驻在城外,欲要进城护驾,却被宗赞阻在城外,不让进城。其时函谷弟子进入吐蕃的五百人,大多被安排在这支部队,担任这支部队的主要将领。
  函谷弟子以康广陵的徒弟云重为首,云重化名重也布,是这支部队的将军。云重探得消息后,集合函谷弟子,夜入王城,将鸠摩智救出。
  鸠摩智在吐蕃威望极高,脱离掌握后宣布宗赞为乱臣逆子,并向各部发文,号召勤王。宗赞与两位法王商议,决定集兵歼灭云重所部。
  宗赞兵力共有三万余,鸠摩智见云重所部兵少,命令部队向东撤向羊同,欲聚集各部勤王兵力,一同攻打拉萨。宗赞知道若不能及时将云重部击溃,待勤王兵马一到,在鸠摩智的强大号召力下,一定凶多吉少。
  云重部且战且退,两军在路途上大战几场,死伤惨重。退到羊同时,双方各折兵八千余。所幸函谷弟子接到云重命令,没有死拼,因此虽然伤了几名,却无人员死亡。
  “九香散”药力极为霸道,函谷弟子虽有精通医术者,也是束手无策。康广陵本已将近拉萨,途中闻有变故,折向走往羊同,与函谷弟子会合。康广陵于药石一门也是粗通一二,也没有办法解去药力。
  但康广陵近年来修习兵法,指挥行军打仗却是一把好手。他扮作云重随从,沿城转了一圈,出谋划策,让云重受益不浅。有康广陵这位军师在此,云重虽然兵力低于宗赞许多,却也有守有攻,战况还算理想。
  于虚雨、李沧海两人脚程甚快,在康广陵到达两日后,两人进入羊同城。李沧海在吐蕃被封为圣母,百姓平时见她都不敢抬头细看,自然也有很高威望。
  云重守城士兵看见一对青年男女,施展绝顶轻功一路往城中奔来,外观潇潇洒洒,似行云流水般,转瞬间来到城下,待要喝问,猛然发现是圣母。士兵们顿时一传十、十传百,城中顿时欢声雷动。
  吐蕃城池简陋,城小墙矮,于虚雨、李沧海等不及士兵开门,两人纵身直往城头飞去,众士兵见两人飞跃高墙,如履平地,直似神仙般,不由鸦雀无声,连忙打千行礼。
  鸠摩智、康广陵、云重等闻李沧海来到,连忙出来迎接。几人刚刚出门,见于虚雨在李沧海一侧,不觉吓了一跳,欲要行下大礼,却被于虚雨用眼色止住。
  众人来到房间,李沧海把过鸠摩智脉搏,见血脉平和,虽然中毒,但是只是封闭住内力,却无太大阻碍。于虚雨知道此药解方,用笔写出,让云重派人火速配药。
  鸠摩智喝下解药,正觉内力渐复,想起身中诡计王子身亡,不由怒火中烧,欲要出城去找宗赞算帐。李沧海在旁看他那副样子,道:“身为法王,尚不懂规矩,有掌门在此,先行商议完毕,再去找他算帐不迟。”
  鸠摩智向来敬畏李沧海,见她开口,顿时冷静下来,静听于虚雨指示。
  于虚雨道:“此事虽然仓促,但对我派也不是一件坏事。若能借此事让宗赞尽诛王室男丁,宗赞民心尽失,我等借此发作,将宗赞剿灭,则吐蕃国尽入我等掌握之中。我意先任他们自相残杀,则国力渐弱,我等入主之时,吐蕃已元气大伤。我等先封云重中国官职,然后将吐蕃改为州县,并入中国版图之中。”
  鸠摩智在吐蕃国内已久,将吐蕃国并入中国版图,却有些于心不忍。于虚雨不待他说话,道:“现在大宋已经归于中国,吐蕃次之,然后是西夏,辽国。中国非是我于虚雨一人之国,而是我逍遥派基业。我派如今势力庞大,若无国家保护,则我派危也。”
  “待国家统一后,我封逍遥派为国教,大明法王为吐蕃宗教领袖。法王为吐蕃人,自然不希望吐蕃亡国。其实国家一统后,不是大宋胜利,也不是大辽、西夏、吐蕃胜利,实际是我逍遥派胜利。再则,国家一统,周边再无战乱,于吐蕃百姓也是好事。我尽其所能,只是想做点利民之事而已。”
  鸠摩智本是精明之人,知道吐蕃国力即使没有这场大变,也不可能与中国抗衡。何况国家一统,对吐蕃百姓确是一件好事。他恢复往常冷静,微笑道:“中国是一名字,吐蕃也是一名字,这些虚名不要也罢,只愿掌门尽量少些杀劫,就是百姓的幸运。”
  有士兵来报,宗赞率兵在城外挑战。于虚雨因为不好张扬,蒙着脸,带领帅帐中众人来到城墙。城下宗赞耀武扬威,不可一世,左是大运法王,右为大道法王。




  第一百四十二回、吐蕃变乱(二)

  宗赞等人见鸠摩智突现出现在墙头,还不知道他毒性已解,刚要呼他决战,突然看到圣母出现。李沧海在吐蕃如神龙见首不见尾,她武功深不可测,又是鸠摩智师傅,已近百岁,但相貌多少年来却不曾发生什么变化,与传说中的仙女没有什么区别。吐蕃国王尚且视她如神仙,封为圣母,何况城下这些普通士兵。
  鸠摩智此时内力恢复,他运足内力,说道:“宗赞伙同大运法王、大道法王杀死王储,阴谋夺位。又施诡计下毒害我,幸得圣母赶来相救。众位士兵,莫要随这乱臣贼子,待各部勤王兵马赶来,你等死无葬身之地也。”
  鸠摩智说话虽然显得声音不高,但是却能清楚的传到城下的每位士兵耳中。士兵顿时交头接耳,军阵顿时乱了起来。于虚雨见敌方军心不稳,命云重尽出城中大军出城冲击。
  云重传下军令,命大军全速冲击宗赞中军。此时云重所部士气高涨,宗赞所部士气低落,两军接战不到半刻钟,宗赞中军开始溃阵,这是大败的先兆。宗赞与两位法王呼喝不住,命亲兵顶上前去。
  于虚雨招呼李沧海、鸠摩智等人下去,分头扑往宗赞和两位法王。宗赞见鸠摩智直扑过来,知道不是他的对手,连忙往军阵后面走去。大运法王虽然武功颇高,但遇到的对手却是李沧海,李沧海所到之处,士兵未有敢上前者,因此大运法王被李沧海霎时追上,三招内被生擒活捉。
  大道法王最幸运,于虚雨起动神功,未等大道法王反应过来,就被于虚雨抓住手腕穴道。不到半刻种,大道法王内力全被于虚雨吸走,于虚雨随手点中他的死穴,让他早登西天见佛祖去了。
  宗赞两大助手一死一俘,身后鸠摩智从后追来,不由魂飞魄散,幸亏亲兵英勇,不畏生死,上前缠住鸠摩智。宗赞部队见帅旗不断后退,士气一松,终于支持不住,随在帅旗之后败下阵来。
  一场激战下来,宗赞兵马损失近五千人,而云重部下只伤了二千余人,算是一场大胜。云重所部因此前被宗赞率军在后追杀,又被包围多日有此一场胜利,不由欣喜万分,齐声颂扬圣母法力无边。
  宗赞所部退回拉萨后,果然如于虚雨料想一般,士兵将此事真相在全城传播开来。宗赞的叔伯本家纷纷来问责宗赞,宗赞不由恼羞成怒,将前来问责的本家男丁,杀了个精光。拉萨城内一片惶恐,百姓皆敢怒而不敢言。
  李长安带领精兵护着康敏等人赶到,与于虚雨等人汇合。北辽使者因为路途遥远,尚未赶到。西夏林若山、大理巴天石为使带人赶到吐蕃境内,接到于虚雨手书,过来与于虚雨汇合。
  各部首领因为鸠摩智的名望,纷纷出兵相助,短短几日汇合了近二万兵马,与云重合兵后有三万多兵力。宗赞兵力因为几场大战下来,已减到不足两万。于虚雨认为此战已经百无一失,到了出兵的机会。
  各部勤王兵马赶到后,鸠摩智将大运法王的供词传阅一遍,诸部将领看后,不由怒火冲天,觉得大运法王、大道法王真正大胆妄为,宗赞也是糊涂透顶。
  于虚雨在李长安赶到后,虽然恢复本来身份,却不好发号施令,指挥吐番士兵。院星竹熟读兵法,足智多谋,机警无双,比康广陵不知强了多少。她先是将各部的兵力和战斗力了解了一下,然后向鸠摩智详细讲解一遍。
  鸠摩智虽然武功高强,佛法精深,但排兵布阵尚且不如云重等人,见院星竹计算周密,将行军的一切细节都考虑周详,不由大为折服。他升帐点兵,分派诸部任务,三万多大军依序开拔。
  于虚雨手书一封,命中国凉州路十万大军集结,必要时入吐蕃平乱。鸠摩智得知于虚雨调兵集于边境,更是信心百倍,次日清晨,中军开拔,杀往拉萨。
  宗赞在吐蕃王族中清除异己后,在亲信的拥立下宣布登基。
  又制造谣言,宣扬鸠摩智拥兵造反。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在宗赞的指挥下,联名向各部首领发函,扰乱视听。
  鸠摩智大军来到拉萨城下,凭借优势兵力展开进攻。守军凭借坚城,拼力进行抵御,交战进入粘着状态。双方死伤惨重,几次大规模攻城皆损折士兵六千余人。
  于虚雨见吐蕃国已元气大伤,与李沧海、鸠摩智等人商议道:“拉萨城坚,士兵损折日众,若从中国调兵前来,时日持久,吐蕃男丁损折必众。不若法王将情况说明,让城中细作秘密送往各大臣处,如此城中军心必乱。然后夜袭王宫,若以一举将宗赞擒下,城中无首,必会不战而溃。”
  众人皆无异言,鸠摩智书写此事真相,命人将大运法王所书供词抄录多份,让城中细作按吩咐分送到各大臣处。于虚雨、李沧海等人也做好准备,决定入夜后袭击王宫,擒拿宗赞。
  宗赞上次差点被鸠摩智在战场上擒住,不由胆寒。鸠摩智武功高明,李沧海武功更是深不可测,宗赞自己手下高手虽多,跟两人相比却差得很远。回到拉萨后,宗赞苦思冥想,考虑应对之策。于王宫处设下数道陷阱,又将高手集中在宫中,留宿之地也是一夜几变,预防鸠摩智前来行刺。
  于虚雨、李沧海、鸠摩智等三人入夜后,从城防薄弱处潜入。鸠摩智熟悉地形,三人迅速进入王宫。于虚雨环视一周,发现除几处松懈外,其余地方都防守森严。鸠摩智欲要纵身从松懈处进入,被于虚雨一把扯住。于虚雨传音道:“松懈处必有厉害埋伏。”
  他寻来一块石头,往松懈处扔去。只听尖锐的箭矢声响起,无数弓箭密密麻麻的射往发声处,甲兵同时发动。鸠摩智倒吸了一口冷气,看着于虚雨,用大拇指晃了一下。
  于虚雨寻思对策,道:“我看宫中厨房与下人房间处防守松懈,我等前去擒下几人,换上宫装。然后点起几个火头,宫中必然混乱。我等趁混乱进入内宫,再寻找宗赞下落。”
  李沧海、鸠摩智武功虽高,智谋却低了一点,闻言都点点头。三人潜往西北角下人房去。下人房中有些宫女、仆役,鸠摩智进入一间房后,点中众人穴道,挑两件衣服,与于虚雨换上。又寻一间宫女住处,为李沧海寻到衣物。
  三人换装完毕,鸠摩智去厨房寻些易燃之物,又找出几桶油来,然后寻几次地方,顺着风向点起几个火头。此时夜风呼啸,不一时西北角火光冲天。宫中立时人声鼎沸,一片混乱。
  三人见卫兵纷纷上前忙着救火,趁机进入内宫。三人扮成宫女仆役,忙乱中守兵都没有注意。到达内宫后,鸠摩智领两人挨次寻找,但间数太多,却不容易寻找。
  于虚雨沉思片刻,道:“不若再在内宫处也点几处火头,宗赞必会出面。”鸠摩智闻言,进入一间房中,找出些火油香烛之类的易燃物品,从风口处点燃。
  众卫兵见外宫火势未熄,内宫又燃起大火,更是慌乱。鸠摩智看到内宫火起后,宗赞的一个亲信匆匆往右侧走去,心中一动,示意两人跟过去。这人来到右侧一间房屋,对房内道:“启禀大王,宫内失火多处,请示是否转移宿处。”




  第一百四十三回、吐蕃变乱(三)

  欢鸠摩智得到宗赞所在,凝功听到旁边房中有多人的呼吸声,猜想必是保护宗赞的高手。鸠摩智对于虚雨、李沧海示意一下,让他们收拾那些高手。他纵身上去,不待报信人反应,点中他的穴道。
  只见室内亮起烛火,宗赞问道:“是何处起火。”
  鸠摩智装成报信人声音道:“火势从厨房处烧起,火势很大,很难扑灭。”
  宗赞显然已看到室外火光,道:“赶紧让卫兵去救。”
  说完脚步声渐到门前,一位宫女打开房门。
  宗赞到达门口,发现门口处立的这人是鸠摩智,不由大惊失色,连忙呼喊起来。旁侧护卫高手早被火势惊起,但他们身负保护宗赞的职责,不敢出门探视,如今听宗赞呼喊,跃出门外。
  原来宗赞担心鸠摩智行刺,不敢将护卫放在寝宫前后,担心暴露目标,却让这些护卫藏在旁侧房间内。如不是于虚雨想起这放火妙计,恐怕不易寻找得到。
  宗赞远远不是鸠摩智对手,护卫都被于虚雨和李沧海阻住,不出三合,被鸠摩智点中穴道,生擒过来。于虚雨此时大发神威,只见他拿住一人腕脉,吸取他的内力,别人来攻,他便用这人躯体当成兵器,凡是沾上这人躯体的,也被粘接在上面。
  宗赞手下十余名高手被于虚雨粘成一串,内力逐渐被于虚雨吸走。内宫各处听得响声,护卫纷纷赶来。李沧海、鸠摩智撕下宫装,露出本来面貌。众人见圣母、法王来到,手中又擒着宗赞,一时不敢上前,不知应该如何处置。
  鸠摩智喝道:“宗赞倒行逆驶,从者无罪,你等速去通知众位大臣,前殿议事。”众人此时群龙无首,又忌惮宗赞落于他手中,不敢有何异言,分人去通知诸位大臣。
  诸位大臣听闻宫中失火,正率人往宫中增援,在路上闻法王擒下宗赞,都弃了别的事情,纷纷赶往前殿。
  众人来到前殿时,宫中火势已得到控制。鸠摩智等人已来到前殿,宗赞的护卫围在前殿门口,不敢上前。鸠摩智见大臣赶来,将宗赞交到李沧海手中,与众位大臣见过礼后,从怀中掏出大运法王的供词,让大臣们传阅。
  大臣们看完,不由面面相觑,才明白事情的真相。吐蕃国与其余国家不同,管理上比较松散,所辖各部不像中国州县,却像是松散的部落联盟。吐蕃国历代国王,聘请各部落中有名望的人出任大臣,稳定各部人心。因此这些大臣既属国王手下,又像各部落驻拉萨的代表。
  事情既然已经明了,大家公议将宗赞定为反臣。鸠摩智得到诸位大臣支持,命令城外部队进城,依次接管城中兵权。宗赞亲兵失去大臣支持,军中又无有名望的人领导,兵败如山倒,没有给云重部队带来多大麻烦。
  云重按照于虚雨指示,暗中指点手下吐蕃士兵,将亲近宗赞的王族男丁一网打尽。这些士兵多为大王子亲兵,对宗赞深恶痛绝,见有如此报仇机会,自然不会放过。
  吐蕃王族经过两次清洗,男丁已尽。宗赞、大运法王在鸠摩智主持的公议会上,被判死罪。于虚雨知道大运法王内力深厚,以担心他脱逃为由,去牢中将他的内力吸走。
  吐蕃国大势已定,却出现一个王位空缺的问题。于虚雨此时亮出身份,以中国皇帝的名义宣布兼并吐蕃。将吐蕃改为四州,由四名当地部落首领出任长官,但由中国派驻官员,进行实质管理。并宣布鸠摩智为活佛,为吐蕃原国土的精神领袖。
  吐蕃众臣虽然有众多有异议者,但此次吐蕃内乱,元气大伤,合国之兵损失三分之一,面对中国十万大军的威胁,也都敢怒而不敢言。
  于虚雨又在吐蕃改革兵制,将吐蕃兵改为屯田制,每年轮休三次,让士兵回乡探亲,命云重分派函谷弟子,牢牢控制住兵权。如此,吐蕃各部首领的兵马管理权被架空,慢慢失去对士兵的控制力。
  于虚雨将吐蕃王宫中宫女等人皆遣散民间,又妥善安置王族女眷,在王宫侧盖一个大院落,将这些眷属安置于内。宫内却有两人,身份尊贵,鸠摩智无法处置,只好去找李沧海商议。
  原来吐蕃国王有一爱女,年方二八,生得甚是美貌,宗赞兄弟也待她极好。如今她父兄已亡,后宫遣散,住在吐蕃王妃宫中。吐蕃王妃、公主身份尊贵,如何安置倒成了一个敏感而棘手的问题。
  李沧海闻言,不由展颜一笑,道:“掌门生平好色,将公主嫁给掌门,不是一举两得吗?”鸠摩智闻言如大梦初醒,往于虚雨处与他商议此事。
  于虚雨正在王宫中与康敏等人调笑,闻鸠摩智求见,整理衣物到前殿见面。鸠摩智说明来意,于虚雨本是色中恶魔,那有不允的道理,当即让他引路,去后宫看望王妃。
  王妃年轻时是吐蕃国出名的美人,又得李沧海传授些内功心法,驻颜有术,因此虽然年近中年,看起来却像三十刚出头的美艳少妇。于虚雨一见王妃丽色,不由一呆,看她上前行礼,躬身时胸前隐隐露出玉峰一角,不由上前扶起她来,将她搀到座位上坐下。
  王妃连遭巨变,心情忧闷,见于虚雨如此礼遇,觉得有些受宠若惊。鸠摩智委婉提出公主嫁给于虚雨的意思,王妃心中顿时豁亮,才明白于虚雨今日前来是想娶走爱女娅娜。
  王妃二子自相残杀,不得善终,身边只剩下幼女娅娜,自然关心备至。她打量于虚雨一表人材,身份又如此尊贵,正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好,当场应允下来。于虚雨决定明日大婚,婚后将王妃母女两人接到汴梁居住。
  吐蕃婚礼没有中原那般复杂,于虚雨又要求大家不要铺张,婚礼顺利结束。吐蕃四位大部落头领都受中国册封,听说于虚雨现在拉萨,纷纷赶到拉萨参见。
  恰巧正逢于虚雨大婚,晚宴非常热闹。吐蕃人与中国礼节不同,于虚雨入乡随俗,与众人欢宴。
  众人一边跳舞唱歌,一边狂饮。于虚雨在中原有“千杯难醉”的名声,众人凡上前敬酒者,都是一饮而尽,让吐蕃众位头领佩服的五体投地。
  酒罢,于虚雨来到新房,新房布置得有些不中不洋。按照吐蕃习俗,于虚雨在房间前挂上一条马鞭,表示新郎、新娘已经进房。
  于虚雨看娅娜生得的确不错,心花怒放,与她调笑几句,怎奈公主汉语讲得不很流利,未免有些美中不足。
  公主娇柔羞涩,不知所措,于虚雨却是花丛老手,三五下将公主衣裳除下。室内顿时春光四溢,乌黑柔顺的长发自然的飘散在香肩上,柳叶细眉下漂亮的双目由于害羞轻轻闭合着,笔直的鼻梁支撑起秀美的琼鼻,洁白的双颊微微发红,淡红的双唇轻轻闭合,似期盼着什么。
  一对雪白的嫩乳高高挺起,平坦的小腹,迷人的小肚脐,一对修长的玉腿紧紧夹在一起,一簇黑色的草丛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。
  公主闭上一双美目,被于虚雨压在身下。于虚雨轻轻地亲吻着她微微发红的秀丽脸宠,白晰的秀颈,再往下移,到了雪白的双峰,最后停顿在醉人的峰尖,像品尝人间的美味,大力吸吮,不时用舌头挑逗,让它更加坚挺,更加醉人。




  第一百四十四回、吐蕃变乱(四)

  一股麻麻的、酥酥的感觉渐渐的从体内产生,扩展到全身,公主的玉体忍不住轻微的扭动起来,似配合又似抗拒。不停的变换着形状,展现出不同的风情。
  渐渐的,公主雪白的玉体上染上了一层红晕,显得更加诱人。一声声快乐的呻吟刺激得于虚雨更加欲火高升。他缓缓的抬起公主的一双秀腿,将它们压向公主的上身,迷人的花谷清晰的展现出来。
  一片黑漆漆茂密的森林中,两片红艳艳的肥美花瓣微微张开,一丝细细的玉液已经顺着花谷流出,在花瓣上、草丛上形成一颗颗透明的珍珠,晶莹可爱。
  于虚雨将公主的双腿尽量往两边分开,低下头伸出舌头,去品尝那一颗小小的的珍珠。湿热柔软的舌头划过花瓣,就象羽毛刮过心房,公主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声响亮的呻吟,一股玉液再次涌出,柳眉微皱,脸上露出一副似快乐又似痛苦的模样。
  于虚雨的右脚压住,空出的右手伸出食指去探索那神秘的花谷。食指缓缓的从火热而又富有弹性的花瓣间挤了进去,进入了男人的福天洞地。花道中的嫩肉一层层的收缩起来,似是在抗拒着异物的入侵,让于虚雨有一种征服的满足感。
  “不,不要进去……痛,痛啊……”第一次进入异物的花道是那么的敏感,公主禁不住出声阻止。于虚雨根本没有理会,用食指尝试在花道中轻轻的抽动起来,不时的小范围的画着圆圈。
  伴随着玉液的增加,手指的进入越来越流畅起来,公主渐渐适应下来,火热的手指反而使她快感上升,痛苦的呼叫早已变成了一声声激情的呻吟。
  于虚雨完成前期的准备,坐在床上将双脚张开,把公主的双腿分开放到自己的大腿上,右手握住巨物,在花谷上下擦动起来。敏感的接触,一下下的撩拔在公主的心中。公主心痒难熬,花道中的玉液也越来越多。
  花道已经得到彻底的润滑,于虚雨扶起巨物,挤开火热娇嫩的花瓣,往花道深处挺进。巨大的前端顺利地进入,触到了一片薄薄的花膜,一阵裂疼让公主不由喊叫起来:“痛,痛啊,快停下……”
  笑话事到如今怎么可能停下?于虚雨双手抓紧公主的双腿,腰部猛得用力,巨物突破阻碍,顺利的进入到花道深处。巨物就像泡在温水中,舒服异常,嫩嫩的花道一圈圈的收缩起来,紧紧的缠住巨物,不停的压迫着这位不速之客。
  一阵被撕裂的疼痛感觉从下体传遍全身,公主的娇躯不由轻轻的颤栗起来,一双玉手四处乱抓,贝齿紧紧咬住红唇,娇容也因为疼痛而有些变形。于虚雨抱紧充满弹性的胴体,不忍她如此痛苦,巨物抵住花心,不敢动作。
  于虚雨的双手不断挑逗,花道逐渐湿润起来,于虚雨轻轻的动作起来。虽有玉露的润滑,花道的嫩肉还是传来刀割般的疼痛。疼痛虽然已经减低,公主还是忍受不住,她紧咬玉齿,身体后仰,双手无助地撑在床上。随着巨物的抽动,公主的玉体不断起伏,一对玉峰形成一阵阵迷人的乳浪。
  花道慢慢的适应下来,玉液的润滑逐渐生效,抽动越来越顺利,公主珠唇中开始发出舒爽的呻吟。看到公主已经苦尽甘来,于虚雨将两条腿伸直,双手托住公主的两条秀腿,加快了进出的频率。不时还用前端顶住花心旋转、磨动。
  火热的花道不停地收缩挤压,花心紧紧的裹住前端,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娇吟,一阵快感强烈的刺激着于虚雨。为了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,他强忍住喷射的冲动,暂停了对花心的攻击。于虚雨把公主拉起,变成了女上男下的姿势。借这种体位的变化巧妙的延长快感的来临。
  享受到欲仙欲死的快感后,公主变得主动起来,白嫩的丰臀一起一落,动作越来越快,越来越猛。终于,一声高亢的尖叫后,公主伏到了于虚雨的身上。一股热热的玉液直浇到巨物敏感的前端,花心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力,花道紧紧的裹住巨物蠕动、收缩。
  在这种状态下,于虚雨暂时无法运动,看到嫣红娇嫩的峰尖正好送入口中,忍不住咬住它吸吮起来。过了好长时间,公主才恢复了一些体力,花道夹得也不怎么紧了。于虚雨抽出巨物,落红丝丝混在玉液中汹涌而出,两片诱人的美丽花瓣微微张开,露出里面迷人的嫩肉。
  于虚雨主动出击,让公主跪到地上,双手撑住地面,从后面狠狠的插入。他一边用双手感受臀部的弹性与丰满,一边大力的抽动。公主娇柔的蜷在床上,那样惹人怜爱,让人不禁生出成就感。
  于虚雨终于忍耐不住,在猛烈的冲刺过后,将巨物死死地抵住花心,热热的玉浆直接喷射到花心深处。这种强烈的刺激,让公主再次达到快乐的顶峰。俩人紧紧的搂在一起,一起享受着**的余韵。
  公主跟李沧海学过一些内功,略有些内功基础,于虚雨传授她内经心法,让她运功吸收强烈的元阳气息。公主行功完毕,觉得浑身舒适,黑宝石般的双眸,蕴含着万缕柔情。
  命运总在冥冥之中有所安排,王妃自于虚雨与公主大婚后,心情明显好了很多,见到于虚雨也不再那样拘谨,经常出入公主寝宫。公主个性柔弱,王妃爱屋及乌,对于虚雨也是关心备至。
  于虚雨在众人眼前还装出些威严样子,在后宫很快就显出风趣本色。王妃如今经常与他呆在一起,好像又回到少女时代一般,心情也好了起来,也愿意来与他们亲密相处。
  这日王妃请李沧海传授武功,李沧海正好与康敏、院星竹相约去草原游玩,将传授武功的任务交给了于虚雨。两人来到内宫花园隐蔽处,于虚雨光着上身,只身穿短裤,露出一身精壮结实的男性健美身材。
  王妃一身粉红色紧身劲装,半透明的短袖上衣,内白色肚兜紧贴着饱满的双峰,下着淡红色的小裘裤,裹着浑圆高挺的丰臀,在烈日阳光照射之下,勾勒出迷人曲线,看得于虚雨心潮跌伏,心不在焉。
  于虚雨先传授王妃一套掌法,王妃资质平平,学习进展缓慢。按于虚雨平常性格,早已不耐烦,但今天王妃惹起他无限暇思,因此他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,借指点的机会,一双怪手点点戳戳,不时蹭到王妃敏感处。
  于虚雨见王妃眼光流动,知道有些意思,借对打试招之时,将王妃招式劲力卸去,暗使一股粘力。王妃早已全身无力,娇躯往后一倒,于虚雨手掌已按上王妃高耸的玉峰上,手指紧抓薄衣,只听一声衣衫的撕裂声,王妃一对雪白光滑饱满的玉峰瞬间蹦跳弹出,随着于虚雨的粘力倒在他怀里。
  于虚雨立刻向前紧抱住她的细腰,装作心中太乱的模样,脚步不稳,也跟着往前倾,就这样头部陷入她温暖的双峰之中,压在王妃成熟妩媚的玉体上,王妃也因为紧张不自觉的紧抱着他的头部。




  第一百四十五回、吐蕃变乱(五)

  王妃双腿张开,欲要稳住身形,此时被于虚雨压到地上,心急下双膝一弯夹住他的腰部。于虚雨同时担心王妃受伤,除了紧搂着她的纤腰外,双膝也自然弯下一跪,将王妃的下身往自己身上带去,王妃很自然的小腿往上一抬,立刻交叉缠在于虚雨的腰部。
  王妃大口的喘息吐气,想恢复平静,高耸的胸脯不停的上下起伏。于虚雨看着坚挺柔嫩的双峰,晶莹剔透的皮肤,忍不住将那鲜红欲滴、因受刺激的挺立硬起的蓓蕾纳入口中,开始吸吮舔弄。
  王妃受此刺激,立刻发出荡人的呻吟声,但她仍然试图镇定的抚摸于虚雨的头部,大口喘气道:“不要如此,我会受不了的,你……”
  话未说完,王妃又“喔”的荡声娇呼,原来于虚雨已经脱下衣物,巨物高耸挺立、抖动不止。王妃因为刚才受到挑逗,全身敏感的产生反应,下身玉谷早已湿润发潮,粉嫩的肉瓣虽然紧闭未张,泛滥的玉露却从花瓣间隙流出,弄湿了小裘裤。
  于虚雨此时那能按捺住欲火,大手扯动几次,将王妃的衣裳剥了下来。迷人的花谷已经溢出玉露,于虚雨巨物顶端轻触一下胯下花瓣,发烫湿润的花瓣就这样被大香菇头拨开,巨物顶端撑开花道向里没入。
  王妃尽管已经生养,但是花道紧实狭窄,仍如未经人事般充满弹性。此时王妃玉露泛滥四溢,已经泥泞不堪,于虚雨的巨物实在过于粗大硕长,大香菇头才探头而入,一股饱满充实的感觉立刻让她察觉,在火辣炙热的巨物顺势插入三分之一的时候,王妃有气无力急促的说:“赶快停住,你不能插进来!”
  于虚雨此时神志清醒,双手马上托住王妃的双臀,阻止了巨物的前进。他的双手从王妃的脚踝摸向小腿,再停留在雪白柔嫩的玉兔上,顺着臀部滑向腰腹,最后双手摸着粉颈向下游动,停留在一对坚挺饱满的玉峰上。
  王妃只觉玉体一阵阵的酥麻,由玉肌传来连续不断的快感。于虚雨不断抚摸着王妃每一处敏感地带,健硕的躯体支撑着王妃。他的双手怜惜的揉捏着雪白滑嫩的玉峰,用舌头在峰尖上画着圈圈。
  于虚雨突然一口含住殷红挺立的峰尖开始吸吮,王妃遭此刺激,几乎快崩溃了。不久后于虚雨抱着王妃坐到地上,王妃开始上下摆动套弄,禁不住道:“插进来吧!好爽,好爽,再来……再来,不要停,我要疯了!啊!啊……”
  王妃跨坐在于虚雨结实的小腹上,纤细白嫩的双手撑在他胸前,雪白光滑、浑圆娇嫩、高翘坚挺的臀部开始扭动旋转,不时的上下套弄、吞吐着。
  “啊……哼哼……快丢了……”玉液迅疾喷向巨物,火热的巨物被冲击得抖动不己。王妃随着自己的感觉,有时重重的坐下将巨物完全的吞入,用力的旋转腰部、扭着丰臀,有时会急促上下起伏,快速的让巨物进出花谷,使得发胀的花瓣不断的撑入翻出,玉液四溅,双峰也随着激烈的运动而四处晃动。
  雪白饱满的胴体让躺在下方的于虚雨不禁意乱情迷,忍不住双手揉搓捏弄,殷红挺立的蓓蕾立刻纳入口中吸吮。于虚雨配合着王妃的套弄而向上挺刺,受此刺激王妃更加的疯狂激动。
  不知不觉中,夕阳煦煦的红霞,染红天边云织的衣裳,激烈的交合,男下女上的姿势,王妃激动的上下摆动她的蛮腰,高耸丰满的玉峰激烈的晃动,香汗淋漓。王妃娇呼不断,好似永不满足。
  雪白柔嫩的肌肤,每处都有揉弄的痕迹,于虚雨贪婪地享受她迷人的成熟韵味,清丽娇艳的面容,还有无尽的媚态。巨物插入花道深处,王妃飘散着飞瀑般的缎发,扭动她标致成熟的躯体,接受巨物的洗礼。
  于虚雨忍受不住不断涌来的刺激,巨物一阵剧烈的颤动,狂射的玉浆一滴不漏的全挤入王妃的体内。王妃也在阵阵的快感中达到欢乐的最高峰,她全身抖擞颤动,瞬间一声高亢的娇呼之后,全身发软趴在于虚雨身上粗声喘息。
  于虚雨教授她内经心法后,吸收她体内的元阴气息。王妃趴在于虚雨身上运功,直到天色将黑方才收功。于虚雨趁着夜色,将王妃偷偷送回房中,因为王妃的几件衣物已让他撕烂,不能正常的在宫中走动。
  王妃一度**之后,功力得到无限提升,同样得到了一生中从未享受的无边快乐,她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,不管以后是否会因此身败名裂,她也毫无怨言。
  于虚雨离开京城日久,安排诸项事项。命鸠摩智搬进王宫,将王宫变为原吐蕃境内,侍奉最高宗教领袖的寺庙。封李沧海为圣女,名列鸠摩智之上。封云重为西南四路兵马大元帅,统领四大部落兵马。分封函谷弟子各项职务,将原吐蕃境内的军事、政事皆抓在手中。
  诸项任务分派完毕,北辽、西夏、大理前来观礼的使者,也纷纷前来告别。北辽使者为耶律洪烈一位侄子,名唤耶律敬,为人豪爽,辞行时道:“陛下不用一兵一卒,而夺得吐蕃全境,确为智勇双全之人,很有资格作为大辽的对手。我契丹人崇尚武力,观陛下武功确实高深,与我大辽南院大王确有得一拼。”
  于虚雨听他语气,虽然有些狂妄,但为人快言快语,也是一条好汉,说道:“天下武林,能与我有一战之力者,一为萧峰,一为段誉。其余众人,皆非我对手。前些年与萧峰在北辽大战一场,不分胜负。不知这些年来有何进展?”
  耶律敬哈哈一笑道:“南院大王在我大辽,神武无敌,恐怕这些年来进步不小,足以与陛下一较长短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萧峰原为我结义大哥,可惜叛逃回国,不然此人确是益友,也是我生平最为佩服的敌人。”
  耶律敬行过礼后,向于虚雨告辞,率众人回返辽国。西夏国使节因于虚雨既是中国皇帝,又是西夏国的驸马,在于虚雨面前,大气也不敢粗喘,毕恭毕敬的行礼告辞。于虚雨让鸠摩智准备些礼品,让使者带给国王。
  巴天石与于虚雨相识多年,彼时于虚雨尚是平民身份,后来成为段家女婿,更是亲近。于虚雨在大理遭受大难之时,率众驰援,帮助大理复国,对他极为尊敬。
  于虚雨对巴天石道:“回去告诉我二弟,闲暇时到汴梁做客。吐蕃已成为中国疆界,他现在可高枕无忧了。”
  巴天石笑道:“我国圣上现在效仿陛下施行新法,每日研究如何将新法在国内实施,忙得焦头烂额,连我等臣子每日也不得消闲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实施新政切忌古板,一定要活学活用,尽量符合国情。新政要因地制宜,若不适合,就要赶快废除。新政目的是为富民强国,若是扰民生乱,则大失原意。”
  巴天石道:“我回去一定转告圣上。”说完也率众人返回。
  于虚雨与众人护着公主、王妃回返汴梁。回京后,封公主为藏贵妃,其母为藏夫人。将母女两人安置在王语嫣宫侧。
  众臣初见于虚雨久未上朝,不由有些担心,所幸王语嫣出面劝慰,才未让朝野震动。于虚雨手书调兵,将吐蕃并于中国版图消息传来,朝中才知道于虚雨隐藏行迹,原来是去办理此等大事,不由对他更是钦佩,却不知于虚雨这次纯属无心,巧遇此事后略用些机变之心,而获得如此成效。




  第一百四十六回、北辽败灭(一)

  辽国是在五代战乱时建立,此时有九百万人口,八十万军队。契丹族勃兴于东北,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族后,在公无907年建国,逐步统一塞北辽阔地区,国号契丹,公元916年建年号神册,938年改国号为辽,983年复称契丹,1066年仍称辽。
  耶律德光统治时,帮助后晋高祖,石敬瑭夺取帝位,获得燕云十六州作为酬谢,势力又进入长城以内。在中原先进制度的影响下,辽朝逐渐向封建化过渡。为了适应境内不同民族和不同生产方式的状况,辽朝建立了南北面官制,“因俗而治”。北院大王所部大多为北方游牧部落,南院大王所辖则大多以农耕为主。
  辽朝与北宋交战,北宋战败签下“澶渊之盟”,双方长期维持平稳关系。辽国此时经楚王父子夺位后,元气大伤,部分贵族因为耶律洪烈宠信萧峰,暗流涌动。因为辽国体制的问题,对汉人歧视、仇视,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,各地绿林在函谷的支持下,起义风起云涌。
  辽主耶律洪基最初得悉南朝赵煦夺权,胡七业把持大权,行新政富国强兵,最初尚以为要走王安石的老路,不禁大喜,欲要发兵进攻中国,被萧峰劝住。萧峰道:“臣以为出兵之初,需要将敌国情况打探明白,然后出兵。今闻大宋操练兵马,意欲犯境。若我大军与大宋交战,西夏趁机攻我国后方,则我国危也。不若先行刺探中国虚实,然后再议是否出兵。”
  耶律洪基闻言暗思萧峰所言有理,道:“楚王所言有理,往南朝多派细作,打探其实力、动向后再作举止。”未几日,细作消息传来,说胡七业掌权以后,改革兵制,更新武备,部队战斗力提升很大,现在与西夏联合陈重兵于边境,不知动向如何。
  未几日,在宋使者前来,不仅再无年贡,反而欲讨燕云十六州。
  耶律洪基闻言大怒,欲要斩使者立威,又是萧峰阻住道:“我大辽虽然士兵精锐,但大宋人口多我国十余倍。胡七业掌权之后,招募士兵,实行轮兵制度。将国中男丁精壮者征召入伍,每年轮换一次,如此大宋合国总兵力为四百多万,即使轮兵兵力也多于我国。若是轻启战端,则大宋兵力四百余万,皆可上战场厮杀。”
  “我国以八十万大军对敌四百万大军,恐凶多吉少。陛下不若暂息怒火,静观时态变化。赵煦此人虽然年少,但是意气风发。胡七业能力超群,与赵煦久后必会发生冲突。若是等到两人矛盾激化之时,突然出兵,成效必然显著。”
  耶律洪基闻言,觉得萧峰所见确实为稳妥之计,放使者回去,但燕云十六州归还之事,却是如何也不会答应。于虚雨当时化名胡七业,本来对索回十六州之时未存多少希望,但是每年不用再交纳岁贡,也使他在大宋百姓眼里成为民族英雄。
  耶律洪基好容易等到朝代更迭,于虚雨取而代之,成立大中王朝,然而此时中国兵力比大宋朝时兵势更盛,虽然最初一年中国国内生乱,但是耶律洪基召集诸将商议,诸将剖析形势,更是不敢主动进攻。
  耶律洪基心犹未死,命萧峰驻守南京,伺机出击。随后亲赴南京,欲要就近观察中国兵容,决定大军行止。当下他轻装简从,率领三千甲兵,径向南行,鉴于上次楚王作乱之失,留守上京的官兵由萧后亲自统领。另有十万护驾兵马,随后分批南来。
  不一日,御驾来到南京城外。这日萧峰正带了二十余卫兵在北郊射猎,听说辽主突然到来,飞马向北迎驾,远远望见白旄黄盖,当即下马,抢步上前,拜伏在地。
 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,纵下马来,说道:“你我名为君臣,实际最为亲近,何必行此大礼?”
  当即扶起,笑问:“野兽可多么?”
  萧峰道:“连日严寒,野兽都避到南边去了,打到半日,也只打到些青狼、獐子,没什么大的。”
  耶律洪基也极喜射猎,道:“咱们到南郊去找找。”
  萧峰道:“南郊与南朝接壤,臣怕失了两国和气,严禁下属出猎。”
  耶律洪基眉头微微一皱,问道:“那么也不打草谷了么?”
  萧峰道:“臣已禁绝了。”
  耶律洪基道:“今日咱们南京聚会,破一破例,又有何妨?”
  萧峰道:“是!”
  号角声响,耶律洪基与萧峰双骑并驰,绕过南京城墙,直向南去。三千甲兵随后跟来。驰出二十余里,众甲兵齐声吆喝,分从东西散开,像扇子般远远围了开去,听得马嘶犬吠,响成一团,四下里慢慢合围,草丛中赶起一起狐兔之属。
  耶律洪基不愿射杀这些小兽,等了半天,始终不见有熊虎等巨兽出现,正自扫兴,忽听得叫声响起,东南角上十余名汉子飞奔过来,瞧装束是南朝的樵夫猎户之类。辽兵赶不到野兽,知道皇上不喜,恰好围中围上了这十几名南人,当即吆喝驱赶,逼到皇帝马前。
  耶律洪基笑道:“来得好!”拉开镶金嵌玉的铁胎弓,搭步雕翎狼牙箭,连珠箭发,嗤嗤嗤嗤几声过去,箭无虚发,霎时间射倒了六名南人。其余的南人吓得魂飞天外,转身便逃,却又给众辽兵用长矛攒刺,逐了回来。
  萧峰看得甚是不忍,叫道:“陛下!”
  耶律洪基笑道:“余下的留给你,我来看你神箭!”
  萧峰摇摇头,道:“这些人并无罪过,饶了他们吧!”
  耶律洪基笑道:“南人太多,总得杀光了,天下方得太平。他们投错胎去做南人,便是罪过。”
  说着连珠箭发,又是一箭一个,一壶箭射不了一半,十余名汉人无一幸免,有的立归毙命,有的射中肚腹,一时未能气绝,倒在地下呻吟。
  众辽兵大声喝采,齐呼:“万岁!”
  萧峰当时若出手阻止,自能打落辽帝的羽箭,但在众军眼前公然削了皇帝的面子,可说大逆不道,但脸上一股不以为然的神色,已不由自主的流露了出来。
  耶律洪基笑道:“怎样?”
  正要收弓,忽见一骑马突过猎围,疾驰而过。耶律洪基见马上之人作汉人装束,更不多问,弯弓搭箭,飕的一箭,便向那人射了过去。那人一伸手,竖起两根手指,便将羽箭挟住。
  此时耶律洪基第二箭又到,那人左手伸起,将第二支箭挟住,耶律洪基箭发连珠,后箭接前箭,几乎是首尾相连。但他发得快,对方也接得快,顷刻之间,一个发了七枝箭,一个接了七枝箭。
  辽后亲卫大声吆喝,各挺长矛,挡在辽主之前,生怕来人惊驾。其时两人相距已不甚远,萧峰看清楚来人面目,大吃一惊,慌忙策马往前,叫道:“来者通名,否则格杀无论。”
  马上乘者不过二十余岁,面貌英伟,却有一股潇洒的气质,令人心折。马上乘者哈哈大笑,将接住的七枝狼牙箭掷给卫兵,道:“你等只会袭杀不会武技之平民,若是与中国士兵交战,未必能胜。”耶律洪基闻言大怒,三千余卫士也大声喧哗起来。
  那人道:“你等若是不服,我回去后整顿精兵,我等较量一番。”耶律洪基此次前来,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中国战斗力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,有辽国第一勇士萧峰陪在身侧,他也不担心出什么意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$

TOP Posted: 09-11 14:36 #28樓 引用 | 點評
苧蒛 [樓主]


級別:風雲使者 ( 13 )
精華:1
發帖:12145
威望:6302 點
金錢:50133 USD
貢獻:161 點
註冊:2013-02-25

第一百四十七回、北辽败灭(二)

  耶律洪基见众卫士要上前与此人厮杀,喝阻住他们,跟在此人身后往南走。那人马速甚快,眼看前面出现一处关隘,回身喊道:“我中国人最重信诺,你等在此等候,我回关安排士兵出战,免得你等败阵后说背倚关隘,占些便宜。”
  耶律洪基虽然看此人张狂,但是豪情万丈,是位性情中人。
  当下哈哈大笑道:“我等在这等候便是。”那人策马就走,未有多时,只见南边关隘处尘土滚滚,一队骑兵往这奔来。
  那人此时换好装束,一身行伍打份,头顶金盔,身披铁甲,手持一柄长枪,显得威风凛凛。身后也是三千精兵,看来操练精熟,行走间显得极有章法。耶律洪基平时以为辽兵骁勇,但是一见此人所带之兵,不禁暗赞一个好字。
  原来此人姓王名阳,正是于虚雨亲手传授的最为得意的弟子,文武双全,极有胆略。于虚雨派他为边关副将,主要任务是勾通与北辽函谷弟子的讯息,对他非常器重。
  耶律洪基自以为行踪隐密,实则辽国函谷弟子早已派人报往边关。王阳武艺高强,今日本来欲往燕京萧峰处通报事情,因此独身前往辽境。不料正逢耶律洪基在杀汉人取乐,不由大怒,也不管是否身单力薄,冲上前欲和耶律洪基理论一番。
  等到近前看到萧峰,才回思自己此举鲁莽,萧峰夹在中间,必会非常为难。因为萧峰与他甚为熟识,将他擒杀必会于心不忍,如果让他全身而退,萧峰在北辽声威一定会受到影响。
  王阳急中生智,想起于虚雨密旨,让边关将领伺机立威,以攻心为上,因此便有了上述引诱辽主厮杀的前事。
  王阳为于虚雨弟子,边关将领皆知,因此听闻欲与辽主较量一番,皆生起好胜之心。边关主将黄宠尽派出军中精锐,又命关中副将、偏将十余名穿上士兵衣服,跟随王阳出战。
  两军虽然兵力不多,但是却为两国精锐骑兵。王阳立于军前大声说道:“我本不想轻启战端,看你等行军整齐,必为北辽精锐兵马,因此引我中国边关之兵与你等较量一下。此次不以厮杀为主,只想考较你等战力。”
  耶律洪基见此人有些意思,引兵前来不为厮杀,如何显示两军军力?
  道:“若两军不直接厮杀,如何验证两军战力?”
  王重阳道:“两军相战,士兵损伤必众,我为边关副将,挑起战斗之罪却万万担负不起。行伍中不外是比试武艺、射箭、军阵。不若我等比赛三场,每场派三人出战,共分九场,先赢五场者为胜。如何?”
  耶律洪基先前见此人独来独往,确实有些胆略,原来只是边关的一名副将,对中国士兵不由又生了一份重视。他听完王阳提议,心思此举虽然难以摸清中**队战力,但是大约会有一个了解。道:“如此你出题目,我们接着就是。”
  王重阳道:“第一场为比赛射箭,将三个靶子放在二百步之外,用弓也好,用弩也好,除了看准确性之外,尚要看射伤力。”
  耶律洪基闻言笑道:“如此甚好。”
  王重阳命士兵量出二百步距离,然后摆上六个靶子,两军各派军中善射之人出赛。
  北辽派出三人皆为军中神射手,他们率先出列,皆挽硬弓,每箭皆中靶心,三箭皆深入箭靶,弓箭威力甚大,北辽士兵不由齐声喝采。
  王阳不慌不忙,派出三名士兵,携强弩出赛。三名士兵其实都是函谷弟子,在边关任偏将一职。强弩为于虚雨新近绘图,让军械司研制而成,威力巨大,有效射程五百米,比强弓威力不知大了多少。强弩配于军中,普通士兵尚未操习,但军中副将、偏将却练得娴熟。
  三人出列,调好角度,按下机簧,只听三声轻响之后,击中箭靶时发出三声裂响。众人这才看出强弩威力,穿透箭靶后尚往前飞出十余米方才落地,威力确实不同凡响。
  北辽士兵不由发出一声惊叹,暗想如此威力武器,若是战场上碰上,定会损伤严重,不由暗自庆幸未曾真正厮杀。
  其实中国士兵会用其强弩之人,没有多少人,但是北辽士兵不明底细,被这武器威力震慑得半天回不过神来。耶律洪基平时听细作讲起中国士兵战斗力提升很快,尚且不以为然,觉得大宋积弱,中国士兵即使战斗力有些提升,也不会强到那里去,今日一见强弩威力,也不由倒吸一口冷气,南征的信心不由动摇了许多。第一场较量自然是中国士兵胜利,耶律洪基为豪爽之人,胜便是胜,负便是负,不会扯皮耍赖,当即表示前三场比赛,中国获胜。王重阳见辽主如此性情,不由暗暗佩服他的气度,北辽有此雄主,确实是中国劲敌。第二项赛的武艺,耶律洪基暗自盘算,自己身边高手如云,又有萧峰在场,这三场恐怕胜多负少,与萧峰略一商议,研究出战名单。萧峰出战第二场,第一场、第三场皆由两名丐帮弟子出战,一化名萧远,一化名萧扬。
  王重阳身为边关副将,为北辽函谷弟子与中国的重要联络人,函谷弟子大多看过绘图。但是辽国出场的萧远因是丐帮之人,却不曾见过,他回观自己身后之人,也挑选一名函谷弟子出战。
  函谷弟子虽然分别授艺,武术功底都是以小无相功为基础,不过于虚雨传授这些弟子时,因材施教,分别授予不同的绝技。代表辽国出场的丐帮弟子修习的是降龙十八掌,已经练到第十招,代表中国出场的函谷弟子修习的却是天山六阳掌。
  两人轻功相仿,跃到场上,两边士兵不由大声鼓噪起来。两人所习武艺都威力巨大,天山六阳掌讲究近距离搏斗的精妙变化,但降龙十八掌讲究的威猛的攻势。两人相战非常好看,只见场中你来我往,一个身影飘逸,出招精奇,一个下盘扎实,掌力雄厚。
  两人相交约百余合,只见萧远一招“龙飞九天”,跃起约有五尺凌空下击,威力巨大。这位中国士兵身形往后一飘,步法巧妙一绕,待萧远身形下落时,一招“玉峰雪现”击出。
  只见掌影翻飞,五虚一实,击向萧远心口。萧远此时劲力已滞,但此掌若是挨上,不死即伤,危急时奋起最后一些气力,往左侧横移半步,被击中右臂,败下阵来。
  萧峰担心萧远安危,纵身上前,将萧远救下,一看伤势,受些皮肉之伤,喂他一粒伤药,让他调息。萧峰跃到场上,直指王阳,道:“请王将军上场。”
  王阳见萧峰未带兵器,将盔甲卸下,也空手上阵。王阳深知不是萧峰对手,但既然代表中国下场,虽知必败,也要奋力一战,免得被北辽轻视。
  只听萧峰凝音对他说道:“此战你可尽出全力,我等过手五十合后,你败退出场,莫要逞能。待回下场之人,为丐帮弟子,百余合后,我会安排他诈败,但告诉你手下,莫要伤人。”
  王阳不能凝音传话,听明白后以目示意,两人交战起来。王阳认为萧峰武功必会比他高出许多,因此上来后便倾力猛攻。王阳修习小无相功,于虚雨曾输予他十年功力,因此他已经开始修习天山折梅手这等精深武艺。
  学艺之人成就全凭天份,王阳之所以成为于虚雨的得意弟子,在于他悟性超常人一等,因此能够举一反三,听于虚雨讲授一遍后,大体能够理解其中原理,修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。




  第一百四十八回、北辽败灭(三)

  萧峰虽然知道王阳为于虚雨亲传弟子,但对他的武功却了解的不是很多。*起初萧峰以为王阳年纪轻轻,招式尽管精妙,威力也只平平,不料交起手来,发现王阳的武功却是不能小视。
  萧峰几招试出王阳武功精奇,不敢大意,收起轻视之心,小心与王阳拆招。
  王阳施展他最为得意的“天山折梅手”,见萧峰随手招架,将这些精妙绝招化解,不由暗自钦佩他的武功。其实萧峰若非仗着内功深厚,要应会这套绝学,也是有些吃力。
  两人斗得五十余招,王阳借着萧峰劈出的掌力,身形飘出圈处,步伐跄踉两步,败下阵来。北辽士兵见到如此恶战,不由齐喝一声采。
  萧峰退到阵前,萧扬上场,萧峰凝音说道:“斗上百余招,诈败即可。”
  那边王阳也低声告诉一名函谷弟子,道:“对方下场之人为自己人,斗上百余招后,他会诈败,莫要伤他。”那名弟子闻言,点了点头,两人上场过招。
  萧扬用得也是“降龙十八掌”,威力巨大。那名函谷弟子修习的却是逍遥派的另一路绝学“逍遥游龙掌”,两人彼此心中雪亮,貌似相战激烈,其实下手都极有分寸。百余招后,两人掌力对实,萧扬装成身负内伤的样子,退回好几步。萧峰纵身路上,将他带回阵前,让他运功调息。
  耶律洪基此时心中对中国士兵再无轻视之心,萧远、萧扬两人武功在大内亲护中算是有名高手,但对方两员士兵武艺都要强似他两人。
  萧峰为北辽第一高手,但对方一名年轻副将,能与萧峰斗上四五十招,单纯以武功来讲,大辽比中国差得太远。
  耶律洪基正在出神之时,王阳呼道:“诸位请了,今胜负已分,其余也无须再比,他日两国交战之时,我等再行较量,但我要告诫诸位一句,以后请不要把汉人性命当成儿戏。”王阳不待耶律洪基答话,将手一招,掉转马头,率领三千精兵回关去了。
  耶律洪基回过神来,看着王阳一行急驰而去,转头对萧峰道:“于虚雨果然不简单,手下一名副将如此手段,士兵又有如此武功。我大辽称雄天下,欲来欲难了。”
  萧峰道:“中国战斗力提升是一个方面,他们先进的器械也非常可怕。”
  一行人往南京城走去,耶律洪基心理遭受重大打击,不由有些闷闷不乐,觉得自己的雄才大略恐怕要夭折,因为于虚雨的确是个可怕的人物。他与萧峰二人并骑北驰,骏足坦途,片刻间已驰出十余里外。
  平野上田野荒芜,麦田中都长满了荆棘杂草。萧峰道:“中国人怕我们出来打草谷,以致将数十万亩良田都抛荒了。”
  耶律洪基纵马上了一座小丘,立马丘顶,顾盼四周。萧峰跟了上去,随着他目光向南望去,但见峰峦起伏,大地无有尽处。
  耶律洪基以鞭梢指着南方,说道:“萧峰,记得三十余年之前,父皇曾携我来此,向南指点大宋的锦绣山河。我本来想休养国力,一举取得中原。不料于虚雨取得帝位后,战斗力如此之高。”
  他叹了一口气,接着说道:“南下中原的机会已经丧失了,倘若中国战力继续提升,我大辽以后的日子将会难过得很。”
  他转向萧峰,接着说:“你自幼长于南蛮之地,多识南方的山川人物,南方是不是比在咱们北国之地舒适得多?”
  萧峰道:“地方到处都是一般。说到‘舒适’二字,只要过得舒服安适,心中便快活了。北人不惯南方住,南人也不惯在北方住。老天爷既作了这番安排,倘若强要调换,不免自寻烦恼。”
  耶律洪基道:“你以北人而住在南方,等到住惯了,却又移来此地,岂不心下烦恼?”
  萧峰道:“臣是浪荡江湖之人,四海为家,不比寻常的农夫牧人。臣得蒙陛下赐以栖身之所,高官厚禄,深感恩德,更有什么烦恼?”
 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,向他脸上凝视。萧峰不便和他四目相视,微笑着将目光移了开去。耶律洪基缓缓说道:“做皇帝的人,反而却有无数烦闹。有于虚雨在彼,我的雄心大略不觉丧失。我若随你行走江湖,结交几个推心置腹、义气深重的汉子,无拘无束,只怕反而更为快活。”
  萧峰道:“陛下喜爱江湖的自由自在,却不知江湖也有江湖的难处。南朝于虚雨原来在江湖时,与我是结义兄弟,后来丐帮因为我是北朝人,大家开始排挤我,独有于虚雨力排众议,为我讲话。”
  “虽然以后我回大辽后,他追来杀我,但那是出于江湖大义。若没有北国、南国之分,想我与于虚雨两人,必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。如今分别站在两国立场上,下次相见恐怕又是刀刃相见,恐怕此生再无和好之时。”
  耶律洪基沉默片刻,说道:“萧峰,我观你神情言语,心中常有郁郁不足之意。我大辽富有天下,君临四海,何事不能为你办到?却何以不对我说?”
  萧峰心下感动,却又不能将心里话说出,道:“不瞒陛下说,我常怀念在江湖的日子。但今日已经退出江湖,重出江湖恐怕会很难了。”
  耶律洪基笑道:“难道在大辽做这南院大王,还比不得江湖人吗?”萧峰忙道:“这倒不是,陛下此次南下,未知有何要事?”
  耶律洪基道:“第一件事,是看看战斗力如何,此事已经达到目的。第二件事,想和你商议一下,如何提高我国勇士的战斗力。第三件事,王弟前番西行,西夏国的形势险易,兵马强弱,都已了然于胸。想来与你商议一下,中原既然难下,西夏是否可取?”
  萧峰吃了一惊,寻思:“辽主的图谋着实不小,南下中国心理受挫,又想西取西夏大显身手。”
  便道:“陛下明鉴,臣历险江湖,近战搏击,或有一技之长,但行军布阵,臣子实在一窍不通。”
  耶律洪基笑道:“你不必过谦。我观你操练的兵马,甚是强悍,比北院大王的士兵强出若干。”
  萧峰微微一笑心想:“实则那些士兵是函谷弟子所训,于我无太大关联。”
  耶律洪基大声道:“我契丹列祖列宗均想将南朝收列版图,好几次都是功败垂成。本想大功要成于我手,不料却出来个于虚雨。如今他并得吐蕃,与大理段誉是结义兄弟,又是西夏驸马,恐怕以后北辽将是他动手的下一个目标。你暂且在南京驻守,严密注视南朝动向。名垂青史的梦想,恐怕不能实现了。”
  萧峰道:“咱们契丹人向来以游牧为生,那南朝即使得到我国土地,亦是无用。何况兵凶战危,难期必胜,估计于虚雨必定不会轻易出兵。”
  萧峰说完,举目向南望去,眼前似是出现一片幻景,成千成万的士兵冲击厮杀,房舍起火,烈炎冲天,无数男女老幼在马蹄下辗转呻吟,中国兵北辽兵互相斫杀,纷纷堕于马下,鲜血与河水一般奔流,骸骨遍野……
  萧峰记起于虚雨所言之语,“只有不战,而让两国合并,才能根治战乱的源头。”
  他立在耶律洪基身侧又想道:“辽主待我如此厚恩,我反帮中国来对付他,真是对他不起。但他一个得失,比起万千生灵涂炭,就显得微不足道了。”
  一行人回到南京城中,萧峰请辽帝驻跸南院大王府中。耶律洪基笑道:“我不来打扰你啦,你清静下来,细想如何提高我军战力,如何扩张我国领土,如何防范。我自回御营下榻。”当下萧峰恭送耶律洪基回御营。




  第一百四十九回、北辽败灭(四)

  萧峰谢恩,领回王府。萧峰甚少亲理政务,政务皆由函谷弟子打理。他平时便在大厅中和诸将席地而坐,传酒而饮割肉而食,不失当年与群丐纵饮的豪习。契丹诸将在大漠毡帐中本来也是这般,见他随和豪迈,待下亲厚,尽皆欢喜。
  耶律洪基从上京携来大批宝刀利剑、骏马美女,赏赐于他。此刻萧峰送辽帝归府,天色已晚,踏进大厅,只见牛油大烛火光摇曳之下,虎皮下坐着一个人,萧峰定睛一看,又惊又喜,上前抓住他的胳膊,道:“二弟如何到达此处?”
  原来此人正是于虚雨,他安顿好吐蕃后,将政事、军事安排一番,率领诸多江湖好汉潜到边关,准备下手夺取北辽的江山。今日他到关隘,听闻辽帝与萧峰都在南京,潜到此处,与萧峰会面商议细节。
  两人谈些最近行止,于虚雨道:“辽国八路大军,我函谷弟子已控制六路,如今时机成熟,我欲趁机发动,先从另二路兵马驻地开始,骚扰辽国。借机让函谷弟子再上台阶,然后发动政变,夺得北辽控制权,然后中国大军开进,用计将几路契丹大军招降,如此不费兵戈而兼并辽国,兵乱之祸自此可免。”
  萧峰道:“我在南京这些时日,看辽人与汉人互相仇视,若是那一天发生战乱,恐怕两国死伤人数必定众多。我现在更明白二弟当日所想不动兵戈,合并二国之策,是真正消除战乱的妙策。但是辽主待我恩重,欲要对他不利,确实于心不忍。”
  说完,他一声长叹,提过一只牛皮袋子,拔去塞子,喝了两大口酒。大厅四周放满了盛酒的牛袋,萧峰兴到即喝,也不须人侍候。
  于虚雨道:“兵变之后,善待他及家人,让他们得以善终,也不算是一件坏事。大哥,我兄弟两人齐心协力,将诸国变成一国,然后还政于民。将天下战乱皆消于无形中,那才是真正为百姓造福。”
  于虚雨将还政于民的思路、想法,向萧峰细细讲述,萧峰听得入神,想象那种制度下的国家百姓的安乐。两人谈到深夜,乔峰也喝了几袋子美酒,于虚雨与他商定许多细节后,返回边关。
  函谷弟子早在数年前,就已经将辽国的绿林控制在自己手中。这些绿林好汉在函谷的指示下,结连北地马贼,在辽国西部展开骚扰。
  因为南部是萧峰的地盘,他们的矛头重点指向北院大王所辖的疆界。
  函谷中原二路人马抽出将近八成主力,参与到这次行动中。按照于虚雨的部署,他们的任务是击败除函谷弟子外的其余将领,尽可能的除去这些北辽部队的主要将领,达到提升函谷弟子在北辽军队地位的目的。
  最初的任务是袭击北院大王驻守的峰州,尽量夺去州城的钱粮,打击辽国的元气。
  峰州大将耶律于琼是辽主远房侄子,嗜酒好色,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酗酒,其次是玩女人。
  耶律于琼进入峰州后,城中的大妓院,几乎都已经被他逛了一个遍,不仅如此,许多民女也被他强抢回府供其淫乐。凡是被他折腾过的女人,不管是民女还是妓女,几天都下不了床,传说此人有些变态。
  峰城内有三名函谷弟子,都是耶律于琼手下的重要将领,在他们的接引下,左子穆、都灵子、秦伯当、崔百泉等人各自率领手下得意弟子,进入峰城。其他人按照计划,潜伏在城外密林中。
  耶律于琼刚刚参加完一个婚礼,他的一名部将新纳了一名小妾,这个女人风骚勾人,让他看得直流口水,身体燥热难挡,恨不得将这风骚入骨的少女按倒在地,狠狠地蹂躏一番。不过他不得不强自忍住,因为毕竟这是部将的女人,他虽然狂妄,尚知道要维护好与部将的关系。
  耶律于琼回到府上,正要寻几名妻妾出出火气,门外突然有人报告,三名函谷将领进来禀报,说附近发现山贼,请战率本部前去剿杀。耶律于琼虽然酒色上有一手,但在排军布阵却比不上他那些本领的一点。
  此人又有一个特点,就是好大喜功,听闻此消息后,不由兴奋起来。发下军令,让三将率领本部,连夜出城,剿杀山贼。
  耶律于琼共有六名统兵部将,每将领兵五千。三位函谷弟子拿到军令,立刻赴军营点兵,连夜出城去了。
  耶律于琼正与几位妻妾玩乐,几名蒙面大汉突然出现在他眼前。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耶律于琼惊诧莫名,完全未明白怎么回事,就已经失去活动能力。
  “各位好汉,手下留情,你们要什么尽管提出来。”耶律于琼再傻,也知道现在保命最重要。但这几个如狼似虎的大汉好像没有听到他说的话,将几名妻妾点倒在床上。
  领头的大汉根本就不理会他,一拳打在他的小腹上,“老子今天来,一是要这州城的钱粮,二是要你几位部将的性命。”左子穆等了解过耶律于琼的平时作风,对他恨之入骨,所以对他是一点都不客气。
  耶律于琼疼得全身抽搐,上气不接下气,想说话却说不出来,不过心中却震惊无比。失去钱粮是件大事,他作为本城主将,重则砍头,轻则免官。但那几位部将不知与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,为什么要取他们的命呢?一直到这一刻,可怜的耶律于琼仍然猜不透这群人的来路。
  整个将军府已被左子穆等人控制起来,因为太平已久,整个将军府的护卫只有二百余人,晚上守夜的不足五十人,那里是这群武林高手的对手。群雄不费吐灰之力,就将他们一一除去,而且未闹出太大动静。
  群雄在院子里迅速活动,将全府上下人等很快解决。当然,不是全都杀死,那些丫环、仆人这些苦命人,只是点中他们的穴道,而没有去要他们的性命。
  耶律于琼见周边没有交战的响声,知道他的护卫已经全军覆亡。比起未来军法如何处置,此时的性命显得更加重要,因此他要用全城的钱粮和几名部将的人头,来保住自己的性命。
  他颤声道:“拿着我的调兵金牌,可以将几位部将调来,不过刚刚有三位部将出城公干,尚未回来。只要有我的调兵金牌,城中的钱粮,任你们取走。”
  左子穆搜出金牌,安排手下去调三位部将前来。这些手下受过专门的训练,他们换上将军府护卫的服装,装扮起契丹人都有模有样。
  三位部将领命依次前来,进入正厅后还没有回过神来,就被左子穆等出手点中死穴。峰城的三万部队,应该会在几日之后被函谷将领控制。但还有一些戏需要接着唱完,因此他们换上城区亲卫的服装,将护卫的尸体装上车先出城布置。崔百泉率领一批人随即持金牌再次进城,将城中钱粮装车运往城外。
  三位函谷将领按照计划领兵过来,群雄且战且走,扔下几十具尸体和部分钱粮分头逃跑。三位函谷将领下令不要追击,割下这批尸体的首级,以记录军功,又将钱粮运回城中。
  在尸体中辽兵意外的发现了耶律于琼的首级,将军府的亲兵队长也在里面。三位函谷将领命令士兵隐瞒此事,暂且不要声张,然后大批兵马入城处置后事。




  第一百五十回、北辽败灭(五)

  城中经过这段时间,发现将军府出现血案,函谷将领回城后,立即调兵封住将军府,并分兵看守四门,派副将赴军营处将其余士兵看管起来。
  一切就绪后,他们与地方官商议如何写表上奏,奏章说:“臣等出城剿匪,忽闻城中变乱,连忙率军回城营救,在城外与贼人相遇,斩敌首级四十七具,将贼人所抢钱粮尽数抢回。”
  “经查,将军府亲兵队长通敌,放贼人进入将军府后,生擒将军后,搜出调兵军令。然后召集诸将而杀之,将军也为国尽忠。现臣等已紧守城门,在城中实行宵禁,以后如何举止,请陛下指示。附,表奏军功名单。”
  未几日,函谷弟子萧昆奉旨来此。萧昆被萧峰安置在宫中,一直提拔为禁卫军副统领。耶律洪基因峰城地处三国交界处,为战略重地。因此任命萧昆为峰城将军,委以重任。因为三名函谷将领处惊不变,将损失挽回到最低限度。升三人为峰城副将,分统峰城兵马。
  峰城军权此时尽被函谷弟子控制,已经完成预定目标。左子穆率群雄按照计划,前去北院大王势力范围内的另一重镇扶阿城。
  辽国兵马共八十万,函谷弟子已经控制住近六十万兵力,只有少数禁卫军、扶阿、圭河、去蒙、鞍山等外共二十余万兵马掌握在北院大王和皇族成员手中。
  左子穆等人从易到难,将北院大王统兵将领、领兵的皇族成员逐步除去。半年内,辽国连续被山贼、马贼、绿林豪杰等夺城杀官,让耶律洪基大为震惊,命令萧峰领兵讨贼。
  萧峰果然名不虚传,所到之处,贼踪全无,逐渐将贼人赶出境外。北辽满境再无类似事件发生,合民对萧峰才能都是有口皆碑。耶律洪基因萧峰功劳,封他为兵马大元帅一职。
  萧峰此时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函谷弟子也在他的提拔下地位逐渐稳固。于虚雨在汴梁闻此情况,命令左子穆部再入京城,同时刺杀朝中重臣与王族男丁。他与童姥、院星竹、康敏、丐帮一千余精锐弟子潜到上京城外,伺机刺杀耶律洪基。
  左子穆等人在函谷弟子掩护下,于十月初八,在上京发动了天下震惊的“上京惨案”,辽国王弟、王子、皇族宗亲一夜被杀三十四人,朝中重臣被杀六十三人。但左子穆等人也付出惨重代价,中原二路弟子死伤上百人,北地绿林豪杰死伤近千人。
  耶律洪基闻讯大怒,命北院大王彻查此案。北院大王经过排查和汴梁细作消息,将矛头指向萧峰。萧峰见事急,率领部队发动政变,在城中与忠于耶律洪基和北院大王的部队发生激战。
  此时上京兵马共有二十余万,其中萧峰控制的部队有十五万,忠于耶律洪基和北院大王的部队不足六万。
  在城中混战不止的原因有许多,其中最重要的是萧峰虽然手握兵权,函谷弟子也皆在军中领兵,但是耶律洪基在辽国威信颇高,让士兵去反耶律洪基,萧峰缺少有力的借口。还有一个原因,潜伏在耶律洪基、北院大王处的函谷弟子,因未接到命令,尚未表露出来。
  于虚雨所率高手在函谷弟子策应下入城,与萧峰合兵一处,商议大事。于虚雨道:“欲要让辽国士兵损折少些,就要行擒贼先擒王之法。再则,耶律洪基在辽国威信颇高,士兵与其相战时出工不出力,可以重兵攻击北院大王所部,去掉辽主的羽翼。然后将耶律洪基部队分割,暂且不攻耶律洪基所在部队。”
  “我们以优势兵力,可以将他们逐一歼灭。待耶律洪基兵寡之时,我丐帮千名高手可以发动,一举击溃耶律洪基。”
  萧峰因几年来耶律洪基待他甚厚,不忍取其性命,道:“辽主这些年来对我甚厚,没有做过对不起我的事情。我为天下子民计,不得已而与他为敌,请二弟饶恕他的性命。再则毕竟他是我的岳父,平定辽国后,请二弟善待辽主家人,我在此感激不尽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大哥说那里话。我们此次平定辽国,自然不会多造杀孽。耶律洪基为一代名主,我必会跟他深谈一次。不然,恐怕即使我想饶他性命,他也会羞愧自杀。此事依计而行,至于最终与耶律洪基对阵时,我出面与他深谈。”
  萧峰按照于虚雨的计划分派部队,对耶律洪基的部队只围不攻,合力攻击北院大王所部。萧峰手下士兵对敌耶律洪基时,因为辽主多年积威,都不敢上前。但北院大王在国内威信尚且比萧峰差了一大截,所以士兵接战时就没有那么多心理负担。
  北院大王接战不久,二万多士兵很快只剩下五千余人。萧峰领兵过来,高喝道:“大王已经身陷绝境,何必浪费空耗我族中勇士性命,你若出降,我保证你和你家人的安全。”
  北院大王怒喝一声道:“你这厮包藏祸心,最为可恶,我宁死也不愿与你同活在这片大地上。”
  于虚雨在侧,见萧峰面露愧色道:“大哥不宜在此,让我在此处理此事。”
  于虚雨要过萧峰兵符,命函谷弟子传令进攻。
  北院大王见身边勇士欲来欲少,心中愤慨不已,但手中兵力太少,欲要杀出重围,也已经不大可能。
  于虚雨担心相争损害敌方函谷弟子,传令道:“萧大王命令,旧部反正,擒拿北院大王。”
  未等萧峰所部明白过来,只见北院大王身边几员将领,突然出手,将北院大王生擒。大局已定,北院大王手下二千余人,在这几名将领率领下投降。
  北院大王全军覆灭,耶律洪基兵力更显单薄。近三万兵退守皇宫,与萧峰部队僵持。于虚雨知道若交战时间太长,必定动摇军心。
  耶律洪基立在城墙上,望着城下血肉横飞的场面,心中一阵茫然,他对身边的大臣耶律飞扬道:“如果我向萧峰投降,是不是可以免去这一场兵灾?”
  耶律飞扬为三代老臣,对北辽忠心耿耿,他闻言大惊,忙劝谏道:“陛下,万万不可!萧峰虽掌兵权,看几日情形,众士兵皆畏惧陛下,因此出工不出力。勤王命令已经发出,坚持几日后,勤王兵马一到,则萧峰所部不战自溃。大辽基业不会就此丧失。”
  耶律洪基紧皱眉头,心中犹豫不决。耶律飞扬道:“陛下,可密使人联络萧峰所部的原禁卫军将领,这些将领对陛下忠心耿耿。若是他们反水,与我等里应外合,不愁打不败萧峰。”耶律洪基略作思忖便采纳了这一建议,立即派人潜出皇城,往城中各兵营处秘密行事。
  围攻皇城已经是第二天了,可攻城的士兵似乎无精打采。耶律洪基见威信尚在,不由信心又起,命令整军出城。只见宫门大开,数万身着豹衣铁甲的大军如洪流般倾泻而出,在宫门外五百步处排出一个整齐的军阵。从远处看来,只见旌旗招展刀枪如林,气势恢宏而肃杀。
  站在军阵前观敌掠阵的康敏见此情景,不禁心中忐忑不安。突然从军阵中驰出一骑,一直奔到萧峰军阵前。萧峰手下弓箭手顿时紧张万分,人人弯弓引箭,只等领兵将领一声令下便万箭齐发。




  第一百五十一回、北辽败灭(6)

  “萧峰可在?”这位骑士在军阵前高声叫道。
  萧峰在后军中,只感到内心咯噔了一下,随即咽了口口水。一旁的一名偏将转头看着萧峰,等待示下。片刻后,萧峰朝偏将摇了摇头。
  偏将从军阵缝隙中驰马上前,道:“你有话就说。”
  “圣上命我来问萧峰,为何谋反作乱!”辽主的骑士高声问道。
  于虚雨多少懂些契丹话,知道若不能当即立断处置此事,军心一定会大受影响。他略一思忖,命身边函谷弟子萧伟,弯弓搭箭瞄准了那个嚣张的辽国骑士。
  那位骑士正准备话归正题。就在此时,响起一声轻微的弓弦声,随即正准备继续大呈口舌之威的骑士惨叫一声栽落下马。现场顿时寂静下来。
  萧伟口才甚佳,射死这位骑士后,按照于虚雨教导,蕴足内力扬言道:“萧大王功高盖世,北院大王调拨离间,欲与昏君联合害死萧大王。北院大王已经伏罪,萧大王欲杀死昏君,另迎新主。若是萧大王的忠心手下,就随我迎敌。”
  萧伟之言显然鼓励起士气,做为辽国的英雄人物,被人陷害而不得不反,确实让人同情。函谷弟子各率亲兵,率先往前冲去。千余丐帮高手扮成的萧峰亲兵护卫,也往前冲杀过去。
  常人都有依从的思想,当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正确的时候,明明这件事本身是错的,往往给人一种正确的印象。函谷弟子所率亲兵加起来约有五六千人,丐帮千余精锐和萧峰的亲兵往前一冲,万余人冲了上去。
  函谷弟子亲兵往前,其余士兵自然也随着上前。心中犹豫的士兵,见迎合萧伟者如此众多,不由也随之往前。按照于虚雨对策,函谷弟子率所部将辽主亲兵冲击为几截,对辽主所部围而不杀。集中兵力击杀其余几股兵马。
  耶律洪基最初以为以他的威望,真正能与他交战的只有萧峰的亲兵。如今见冲上前的却有无数将领,才知道大大失策,欲要退回宫中,去被丐帮高手与中原群雄拦住后路。
  所幸辽主此部兵马,未遭重兵围攻,士兵按照指令,将这股兵马团团围住,用弓箭射住阵角,却没有往前攻击。耶律洪基听左军、右军方向皆传来激烈的厮杀声,知道左右两军敌不过人数超过几倍的萧峰兵马,失败和死亡将是他们最后的归宿。
  耶律飞扬在内宫城墙上观战,见左右两军基本覆灭,中军也被围得如铁桶一般。他集结城中所有兵力,打开宫门,欲要杀出一条血路,救回耶律洪基中军。
  两军厮杀激烈,相互间损折众多。萧峰所部士兵既然已经大开杀戒,对于耶律洪基的敬畏之心也抛到脑后,歼灭几股禁卫军后,集兵杀往中军。
  函谷弟子在禁卫军中任职的,被围在其余左右两翼的将领。在厮杀开始,这些将领率领亲兵反水,都喊道:“萧大王无罪,我等助萧大王杀敌。”
  他们这一反水,一是动摇了辽主亲兵的士气,二是坚定了萧峰所部的信心,因此左右两翼的战斗,异常顺利。
  萧峰部兵杀红了眼,纷纷拥上中军。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道:“事已至此,我等拥萧大王为主,大家都是开国功臣。”盲从的心理和功利的想法,让这些热血沸腾的士兵纷纷上前。眼看中军将短兵相接,进入残酷的战斗中。
  耶律飞扬率兵接应,一马当先,被传功长老一箭射中,栽于马下。所部群龙无首,见大事不妙,不敢接战,又返回宫城。
  辽主中军函谷弟子约有十余名,都是些重要将领。在大战开始进行惨烈阶段时,他们带着亲兵簇拥在辽主四周。耶律洪基以为他们是忠心护主,其实他们正在寻找有利时机,将他生擒。
  耶律洪基的亲兵消耗几尽,立在于虚雨身侧的萧伟,对着辽主身边的函谷弟子,高喝一声,道:“你等受萧大王厚恩,可以擒下昏君,拥立萧大王为主。”
  在耶律洪基瞠目结舌中,他自以为这几名忠勇无比的将领,掉转矛头,上前来点中他的穴道。萧峰见大局已定,也不去进攻皇宫,径回府上。
  于虚雨知道萧峰此时心情,也不去打扰他,让函谷将领分头安抚居民,接管降兵。命人将耶律洪基押来,要和他进行一次深谈。
  耶律洪基被擒,只觉万念皆灰,死前遭受一番折辱定然难免,太后、皇后、妃子、儿女定然会被斩草除根。他想起萧峰受他重恩,如今却如此对他,心中愤慨不已。
  他穴道解开后,立即大声道:“萧峰,你有何面目见我。”室内没有回音,耶律洪基从地上爬起来,环顾四望,见室内只有一位年轻人,甚是面熟。
  耶律洪基指着他说:“你去叫萧峰过来见我。”
  于虚雨静静的看着他,显示出一种荣辱不惊的雍容,他微笑着说:“萧峰因为无颜见你,所以我来与你长谈一番。”
  耶律洪基把手一甩,气愤的说:“你是何人,与我长谈,够资格吗?”
  于虚雨哈哈长笑一声,道:“中国皇帝与大辽国主长谈,难道没资格吗?”
  耶律洪基闻言一怔,死死的盯着于虚雨,一时回不过神来,大脑一片迷茫。他曾经败在于虚雨手下,但想不通于虚雨何时来到大辽,更想不通萧峰为何将自己交到他手上。他心里始终认为,萧峰与于虚雨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仇人,他们何时已经言归于好?
  于虚雨静待他回过神来,道:“你且稍安勿燥,待我讲给你听。萧峰其人,忠义双全,他为丐帮弟子,若不为丐帮做些事情,他觉得愧对丐帮众人。但他又是契丹人,若为丐帮出卖辽国,他又觉得是民族罪人。他因此寝食难安,觉得无颜见你。我这次到北辽来,与你得以一番深谈,也是一个机缘。”
  耶律洪基不待于虚雨说完,道:“我看萧峰此人非奸邪之辈,因此对他不加防范,委以重任。若是你在后策划,我坠你计中,也是心服口服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你为大辽天子多年,所为何事?”
  耶律洪基道:“扬我契丹人国威,拓展我大辽疆土。”
  于虚雨摇摇头道:“你的思路本身就有失误,因此大辽这些年中未有太多长进。为人君者,先要使子民少些血腥,然后在不动刀兵形势之下拓展疆土。你的思路与汉武帝思路相合,若有寸进,必是拿百姓性命来换取你的名声。”
  耶律洪基闻言,不服气的说:“你为中国皇帝之后,也未做多少功绩。”
  于虚雨哈哈笑道:“大宋朝时,每年要向辽国进贡绸缎若干,现在我中国却不会如此做。前些时日,我兼并吐蕃,却未用中国一兵一卒。如今周边诸国,除西夏为我岳父之国,大理为我义弟之国,北辽现在也在我掌握中。我这些功绩,都未动用刀兵,但是成效显著。”
  “我为中国皇帝,其目的若是为我个人享乐,我尽可以逍遥江湖。但既然我是中国人,则要将周边统一,将周边少数民族皆纳为我中国子民。如此,边民才能再无战乱苦痛,成为太平盛世。如此虽然损害各国皇族利益,但是百姓却得益非浅。”




  第一百五十二回、北辽败灭(七)

  耶律洪基闻言,道:“百姓皆为鹿,我等驰骋疆场,因此称为英雄逐鹿。”
  “大丈夫建功立业,‘一将功成万骨枯’,自古都是以成败论英雄,百姓死伤自然难免。今日我栽在你手中,却也口服心服,性命任你取去,只望你能善待我的家人。”
  于虚雨笑道:“这就是你和我大哥萧峰最大不同,萧峰若不是为天下百姓,安能做出如此叛国之事。他怜悯天下苍生,担心战乱若起,天下百姓死伤众多,因此被我说服。”
  他走了两步,走到耶律洪基面前,道:“大哥敬你是条汉子,劝我留你和家人性命,我也敬你是条好汉,因此想和你长谈一番,若你能消得争霸之心,我安置你和家人往汴梁安置,每月按王例发给你钱粮。”
  耶律洪基此次一败涂地,本想求于虚雨饶得家人性命,但是最终于虚雨连他的性命也饶过,面上掠过一阵喜色。但喜色瞬息过后,又浮现出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哀。
  道:“我契丹人败则败也,但英雄败也要败出个样子。得你金口应允,饶我家人性命,我已感谢不尽,至于我活在这个世上,却是多余之人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你这种想法错了,你只当是辽主耶律洪基已死,你现在是一条江湖汉子耶律洪基。萧峰让我对你讲,待大辽事务完毕,他会去汴梁找你,约你浪荡江湖。再则,你不珍惜这条性命,你的老母谁来奉养,谁来保护。还有你的妻子儿女,难道你真得舍得他们。”
  耶律洪基思忖再三,终于点点头道:“不错,你说的有理,如此我今日就去汴梁,辽国之事已与我无关,我如今只是一位普通的江湖汉子。”
  于虚雨道:“待会我会安排人手,护送你和家人赴汴梁安置,萧峰让我转告你,他对你负疚于心,必会尽早前去负荆请罪。”
  耶律洪基道:“以前之事,再也休提,败军之将,不复言勇。萧峰既能舍得如此富贵,是为天下百姓着想的英雄,得此益友,也是我今生的福气。”
  于虚雨招唤左子穆进来,道:“你率领一路豪杰将辽主及其家人安全护送到汴梁,沿路要小心在意。”左子穆躬身退下,下去安排去了。于虚雨礼貌的向耶律洪基告辞,去萧峰府上说明此次长谈情况,也好让他放心。
  萧峰心中百感交集,正在府中喝着闷酒,见于虚雨进来,也不站起相迎,拿着牛皮袋子,咕嘟咕嘟的又连喝几杯酒。
  于虚雨随手也拿过一个袋子道:“大哥,耶律洪基已经与家人赴汴梁安置,临走时说:‘我耶律洪基现在是位江湖汉子,在汴梁等着萧峰。若萧峰能舍得如此富贵,是为天下百姓着想的英雄,得这样一位益友,是毕生的福气。’”
  萧峰闻言,双眼一亮,道:“你当真将他劝服?他当真如此说?”
  说完才想起于虚雨绝对不会骗他,脸色顿时显出喜色,道:“二弟,耶律洪基待我恩重,我如此待他,心里难受得很,如今我心里舒服多了,我们赶快料理后面事情,我去汴梁找他,陪他游荡江湖。”
  接下来的时间,按照于虚雨的计划一步步实施着,萧峰对外宣称,耶律洪基失踪,由他暂时监国。合国的兵马此时大都控制在萧峰手中,一些不服气的将军也被萧峰派兵迅速撤换,但兵戈还是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。
  震惊天下的消息传来,中国重兵从雁门关攻击辽国,驻守南京的十万大军,因谋略出现失误,被中国大军设伏堵截于一处山谷中。
  领兵将领萧军见前后无路,内无粮草,外无援军,坚持三天后率大军出降。于虚雨封萧军为平北侯,平北将军。
  中国的大军没有直接进攻上京,而是从四周分头剿灭其余五路兵马。幽州路大军十万也被埋伏,弹尽粮绝,无奈下领兵将军萧林率部投降。于虚雨封萧林为定北侯,定北将军。
  萧三率领的云州路大军十万接着中伏,中国士兵也不交战,只是围困。
  十日后,萧三率所部投降。于虚雨封萧三为安北侯,安北将军。接着东北路将领萧怀,西北路将领萧清,芳州路将领萧确三将相继中计,被逼无奈之下,率军投降。
  于虚雨封萧怀为建北侯、建北将军,萧清为成北侯,成北将军,萧确为稳北侯、稳北将军。六路大军集结,由中校派驻人员入内,开始培训契丹士兵的思想教育。
  中国士兵分兵驻守名军事要塞,重兵围攻上京。半月后,萧峰举上京城共二十万兵马投降,于虚雨封萧峰为北王,领北路大军元帅一职。萧峰苦辞不受元帅一职,于虚雨在汴梁为萧峰打造北王府,让他前去就任。
  上京二十万兵马被于虚雨分为两路,封箫大为征北侯、征北将军,箫二为讨北候、讨北将军,两人各领兵十万。北辽八位将军共八十万兵也,成为中国北路军团,由康广陵出任元帅,元帅府设在上京。
  于虚雨夺得北辽后,并未尽数起用汉人,在用人上不唯出身民族,只唯品德和能力,起用了一批有能力的契丹人,稳定了契丹人的民心。
  但是辽国皇族、北部各部落还是陆续有人造反,在康广陵重兵的打击下,迅速平息下来。
  康广陵在北辽疆土逐渐安定后,按照于虚雨布置,将重兵分成两路,一路驻守在女真族附近,另一路驻守在西夏边境。
  萧峰回到洛阳后,到耶律洪基府上负荆请罪,耶律洪基见萧峰确无私心,而心系天下万民,为大仁大义的真正英雄,自然不会责怪他,反而与他与为好友。萧峰请耶律洪基合家迁入北王府,安置完毕后,两人结伴游荡江湖。
  两人来到大理看望段誉,段誉见耶律洪烈和萧峰来到,自然隆重接待。
  席间,耶律洪烈道:“我如今无官一身轻,游荡江湖反觉得潇洒自得,此时才知道原来身居高位未必是件美事。”
  萧峰道:“陛下为我二弟之二弟,我喊你声兄弟,你莫见怪。”
  段誉忙道:“大哥为国为民,不惜英名,为我深为佩服之人,我有你这位大哥,确实是我的福份。”
  萧峰道:“如今天下五国二弟已得三国,只有大理、西夏未下。兄弟何不将大权付与你大哥,以免日后百姓战乱之苦。若为万千百姓计,天下一统,再无战乱,是损段家一族之利而令天下百姓得利也。”
  段誉闻言,道:“大理国小兵弱,自成一国也是侥幸。大哥所言有理,我与诸臣会商后,再行定夺,若是对百姓有益无害,我定当将大理拱手让给大哥。”
  段誉此日大会群臣商议此事,大臣中有赞同者,有反对者,一时不能定止。巴天石道:“陛下若不能决断,何不去天龙寺请教皇伯。”段誉闻言,猛然省起此事需要请教段正明,率三公四卫即日去寺中拜见。
  段正明闻段誉率众人前来,还以为国内又出了什么大事,慌忙出见。众人落座,段誉将萧峰之言转述一遍,段正明思忖良久,道:“此事决断还是在你。若将大理合于中国,于大理国民有利。但祖宗创国不易,轻易抛弃基业,也是有些不妥。”
  段誉闻言道:“我之意想将大理举国交给大哥治理,不过求大哥为我段家保留王位,料大哥必能应允。”
  段正明道:“此事也无不可,只要心存万民,定有后福。”
  段誉主意打定,亲赴汴京,举国投靠中国。于虚雨自然大为高兴,封段誉为南王,也不必迁来汴梁,继续留在大理皇宫。其军队也由他兼任兵马大元帅。不过军队和地方,由中国择贤能者出任官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$

TOP Posted: 09-11 14:36 #29樓 引用 | 點評
.:. 草榴社區 » 成人文學交流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2 s.10, 01-01 22:16